王公百官因而行三跪九叩禮。
禦花圃的欽安殿、天一門、千秋亭、鬥壇;福建宮花圃的妙蓮華室、凝暉堂、廣生樓;乾清宮東廡的賢人前、藥王前;坤寧宮的西案、北案、灶君前、東暖閣佛前;樂壽堂佛前;承乾宮、毓慶宮、壽皇殿、西大高殿等處的曆代帝後禦容前;東六宮東邊的蒼穹寶殿……等等等等。
階下三鳴鞭。
然後,宴畢,謝恩,各回各家。
這除夕朝賀,到底如何樣昌大持重,倒要見地一番。
中和韶樂奏,天子、太後降坐還宮,群臣退出。
王公超品,不在丹墀內,而在更高一層的丹陛上――關卓凡就在這兒了。
殿前丹陛上設席桌四十三張,是二品以上的世爵和侍衛們的位子,哦,外務府大臣和“帶慶隆舞大臣”的位子也在這裡。
然後,進“慶隆舞”,先來“揚烈”,繼之“喜起”。
王公文武先在午門外調集,然後禮部司官指導,入紫禁城,至太和殿前,各就各位。
賀畢,三位老先生入殿,進表於案。
關卓凡大感興味,這個,和原時空的“晚會”,很有類似之處啊,也很有“民族大連合”的味道嘛。
筵宴在保和殿停止,但從南邊的中和殿開端,就陳“大樂”: 中和殿北簷下襬布,陳丹陛大樂、丹陛清樂;保和殿前簷下,陳中和韶樂、中和清樂。南北照應,鐘樂齊鳴,倒也氣度。
鳴讚官喊“跪”,因而呼啦啦一大片。全部場子都跪了下去。
“祭堂子”不乾小天子的事了,卻乾關卓凡的事。他的任務,是帶領不插手施禮的文武百官和外藩蒙古王公台吉等,在午門外“跪送”。
除了“品級山”,另有糾儀禦史和禮部司官,幫忙辨定百官朝位。
午門、太和門及太和殿前,鑾儀衛已陳法駕鹵簿。
宣表官是桑春榮,兩個大學士是倭仁和朱風標。桑春榮隻是學士,兩個齒德俱尊的大學士下屬卻要居他擺佈。這是因為桑春榮的嗓子最好,如果換了倭仁,一口河南土腔。中氣也弱,在這朝廷大典之上朗讀賀詞,聽著未免有點怪怪的。
場子中心的阿誰大黃帳篷兩邊,左邊是所謂“帶慶隆舞大臣”席――就是晚會總導演;右邊是外務府大臣席。
大宴正式開端。
欽天監報時,禮部堂官至乾清門,奏請天子禦殿。
午刻,天子奉兩宮皇太後鑾駕馭殿,行燕禮、吹打、進茶、進爵、行酒、進饌、樂舞、雜技、百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