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r1152
絕代勳業經已成績,曾滌生持盈保泰,憂讒畏譏,早生激流勇退之心。他退不下來,實在是舊部故吏太多,個個都要仰仗他的庇廕,他不能不持續留在台上,做這棵大樹。
啊,趙景賢?他的資格……夠嗎?
關貝勒看起來滿滿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樣,好吧,固然我們還不能完整放下心來,但這個話題得先放一放了,嗯,拿兩位敬愛的禦姐的話問一問:劉長佑如何辦?
冇有人思疑曾國藩本人的虔誠,但“湘係”的權勢實在太大了,不能不適度“削藩”,不然,遲早尾大不掉。何況,不管啥“係”,向處所收權,加強中心集權,集合資本辦大事,本來就是關卓凡既定的章程。
張六之亂安定後,朝廷頓時做了兩項人事變更。
劉長佑本身也是這麼判定的。張六亂起,他日日都在煎熬自責當中,收到這份“廷寄”,反倒出了一口長氣,如釋重負。為免臨到頭了手忙腳亂,進京之前,他對家人、行李預先做了一番安排。不過,劉長佑宦囊清減,也冇有甚麼太多東西要拾掇的。
“我請默公南就雲貴總督之職。彆的,加一個‘欽差大臣’的銜頭,督辦雲南、貴州、廣西三省軍務。”
劉長佑上了台階,跪下施禮,第一句話就是:“劉長佑來跟貝勒爺請罪!”
直隸總督為天下疆臣之首,在處所大員中,於實權最大、資本最富的兩江,是獨一算得“平調”的位子。除直隸以外,即便兩廣、湖廣,對兩江來講,都模糊然降了半級。
毫不能逼曾國藩離職。這既非朝廷待功臣之道,也不是減弱“湘係”的正辦。
劉長佑目瞪口呆。
要說能辦洋務的總督,曾國藩當然是最合適的人選之一。不過,搬開劉長佑,請曾國藩來做直隸總督,洋務的事情還在其次,最首要的是,關卓凡要藉此把曾國藩從兩江——這個湘軍的大本營調分開來。
再者說了,俺對老曾和“湘係”,另有背工呢。
劉長佑大出不測。這位貝勒爺禮賢下士的名聲,是早已在外了,但我又不是曾滌生、左季高,且即將落職,這個時候,擺這個姿勢,稍稍過了點兒吧?
另有,馬新穀是外來戶,趙竹生卻能夠算半隻本地薑,打下江蘇,趙或人有一份紮踏實實的功績,他的江蘇巡撫,也是在本地做上來的,兩人的性子完整不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