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三章 遊行[第2頁/共3頁]

觀者個個興高采烈,卻苦了保持次序的人。

有那“懂行”的,便大聲讚歎:“要說上得了大檯麵,還得數人家姑蘇織造衙門的活計!瞧瞧,光鮮——!”

有人說,上兩回北都城呈現近似熱烈氣象的,都同軒王爺有關:一回是,軒王爺安定了陝西的回亂,剿平了為禍十數年的撚匪,班師回京。很多老百姓自收回城驅逐。嗯,阿誰時候,軒王爺還是“關公爺”;另有一回,是軒王爺奉聖母皇太後出巡天津。軒軍近衛團扈從,那是軒軍第一次全部西洋戎裝、成建製地在北都城“露臉”,滿四九城都瘋魔了。嗯,阿誰時候,軒王爺還是“關貝勒”。

圍觀人眾大感興味:這,就是傳說中的“合巹床”嗎?

一邊說,一邊“嘖嘖”點頭:“海了去了!”

二人抬的黃緞包裹的彩亭,一台又一台,自東安門中迤邐而出,源源不斷。未幾時,便前不見首,後不見尾,連綿不儘。

“聽人說的——哎,你冇瞧見,那都是紫檀、酸枝?你想啊,紫檀、酸枝,都是南邊兒纔有的東西,不叫兩廣總督辦這個差,叫誰辦這個差?”

是以,公主“釐降”的前一天,北都城的老百姓,不曉得有多少人都特地起了個大早,皇城東安門外,丁字橋,王府井大街,東長安街,東單牌坊,東四牌坊,一向到朝陽門內大街和朝內北小街的交叉路口,門路的兩旁,人頭攢動,密密麻麻,歡聲鼎沸。

“幾位彆爭了。我有一個姑表兄弟,在粵海關當差,曉得內幕。這批木器,還真是瑞製軍的首尾,並不關丁撫台甚麼事兒。丁撫台儘管政務,從不兜搭這些事兒的——這位老兄說得對,軒王爺也不給丁撫台沾手這些事兒。瑞製軍呢,剛好調轉了過來,政務是不管的——也管不來,儘管拿粵海關的銀子,給外務府辦差。各位想,瑞製軍草包一個,如何能夠在兩廣總督的位子上,一向呆得安安穩穩的?除了簾眷深厚外,外務府那邊兒,實在是少不了他呀!”

如果是雄師班師、天子出巡。圍觀的老百姓有“逾線”的,儘可大聲喝罵,再不聽話,一鞭子抽疇昔就是了。但是。今兒是大喜的日子,不能煞風景,賣力保持次序的衙門的主官,秉承兩宮皇太後的慈意,幾次警告部屬:不成對百姓惡言相向,更不準動粗!

這庶幾算是“權威公佈”了,幾小我不再爭了,紛繁點頭服善。

“你如何曉得?”

彩亭裡,擺放著各色百般的綢緞、衣物、金飾、文玩、器皿、鏡奩、筆硯……碼得齊劃一整,在陽光下閃動著五彩的光芒,令人目炫狼籍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