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
關卓凡喜道:“皇上聖明!”
從弘德殿出來,關卓凡長出了一口氣。這新年第一課,應當是過關了。
然後持續說道:“李廣的從人說,‘這位是故李將軍。’亭尉說,‘今將軍尚不得夜行,何“故”也!’李廣冇有體例,隻幸虧驛亭內裡待了一宿——當然,氣得要死。叨教皇上,這位亭尉做的,對還是不對呢?”
小天子猶自不捨,看著丹青,問道:“關徒弟,這前麵的幾位將軍,是甚麼人呀?”
這些都是小天子聽得懂的,他睜大了眼睛。連連點頭。
這個調調,和倭老先生板起臉來給天子說的各種大事理,異曲同工嘛。
這麼做,是為了加深小天子的印象,練習小天子的表達才氣;另有,你不把功課重新到尾“背出來”,歸去了,兩位禦姐如何曉得俺的“書”講得好呀?
他對徐桐歎道:“‘君子過言則民作辭,過動則民作則’,‘君之行雖過,而民尤覺得法’,天子去處,稍有逾矩,臣民即惶惑無以法例。關貝子以李廣做比方,皇上年紀小,更輕易聽得出來,算是苦心孤詣了!“
小天子這“背書”的“水準”,更是前所未有!
確切不太好說嘴了。
聽他竹筒倒豆子般,理路清楚,敘事明快,有些事理連慈禧都感覺“茅塞頓開”,耳目一新。
頓了一頓,說道:“不久,武帝重新啟用李廣。這位‘飛將軍’上任以後,做的第一件事情,是把那位亭尉調到本身的軍中。然後,一刀砍了他的腦袋。”
兩宮又驚又喜。並且,小天子心心念念,已在掛著明天的功課,如此“長進”,也是頭一遭。
講到這裡,不但小天子似懂非懂地聽入了迷,就連醇王、倭仁、徐桐、翁同龢幾個,也豎著耳朵,聽得住了。
到了這兒,明天的“書”便算“講”完了;但課程卻隻停止到一半。接下來,關卓凡要小天子自個兒複述方纔“講書”的內容。
ps:明天一章,後天開端爆更!
李廣的事例,聽在倭仁耳朵裡,以為關卓凡以此對天子“橘諫”:廣氣度,守軌製。
*(未完待續。。)
此人幼年而立奇功、得大名、享厚爵,實非幸致!
關卓凡頓了一頓,問道:“皇上想一想,這是為甚麼呢?”
實在,李廣的“冇本領”,還不止於此。他的軍隊,戰役籌辦、後勤保障,也是一塌胡塗。不過,一堂課要有一堂課的重點,貪多嚼不爛。關卓凡想著,其他的“點”,也要用得其所,現在先放一放,今後再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