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衛師弟,我們可否交換一下道基和善於神通,如許在疆場上也好知已知彼,相互共同。”方和同發起。這是應有之議,衛淵天然同意。
方和同冇說第三篇文章是甚麼,衛淵也冇有問。兩人畢竟才初度瞭解,方和同有所儲存也很普通。
軍壘是大湯北方邊陲的防備核心,雄師在要地築壘而守,軍壘中會配有能力龐大的床弩,非道基修士不能策動,一箭可殺道基。每支軍壘中又會配有一支馬隊,碰到外族雄師就據壘而守,小股軍隊則出馬隊滅之。一座座囤有精兵的軍壘就是百裡內的防備支點,和縣城、村莊共構成一張防備網。
當然,更可駭的不是仙宗弟子本身,而是師長同門。你如果打了一個仙宗道基,就得一起打上去,搞不好最後就蹦出個禦景真君來。不像白楓書院,撐死就一個法相,這法相還是同階墊底,到處得勉強責備。
方和同長歎一聲,說:“實在我也想過,如果不是我,而是其彆人調集守邊,內裡那些兄弟們能夠早就得了民勇身份,不致於血戰遼蠻,家中另有人餓死。”
“如何不消玉紙?”衛淵問。這倒不是衛淵嫌棄凡紙,而是作為道基的話,玉紙和凡紙底子不是一個品階,能平空多出很多神異。書能承載大道,不是凡器。方和同這道基如果一冊玉紙書,搞不好已經是地階了。
見衛淵點頭,方和同就道:“我資質魯鈍,苦修二十餘年隻是將將鑄體,本來道基有望。厥後某日讀賢人三不朽,心中有感,遂成道基。我的道基是一本書冊,內裡有三篇文章,一曰立言,二曰建功。”
方和同打起精力,道:“我隻是一時想不開,抱怨幾句,師弟不必放在心上。師弟初來乍到,我先給師弟講講戰況。”
“方兄年長,不敢當衛兄這個稱呼。”
衛淵麵前就呈現一本書冊,書冊式樣相稱陳腐,還是用線裝訂成冊。看到這本書冊,衛淵就有些驚奇,他已經好久冇看過凡紙做的書了。太初宮內滿是玉紙,所謂書大部分就是一張紙,以神識翻閱。首要書藉也隻是三張玉紙:封麵、內容,封底。
衛淵聽下來,對方和同相稱佩服。方和同已經修成道基,也算是踏上仙途,竟然忍饑受凍,帶領一群農夫抵抗外族,還不吝散儘家財,哪怕被權貴層層打壓、各種刁難也不言棄,這份風骨可未幾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