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“特置發丘中郎將,摸金校尉”,覺得皋牢。
程立答曰:“梁孝王陵可乎?”
來去如風,日行三百之豺狼騎,斷不成缺。
破鈔多少,可想而知。
隻因乃曹孟德所求。薊王有求必應。
好一筆钜款。
有鑒於此。為表公心。因而許子遠,振聾發聵。以幕僚言國政。
於薊王而言,關東豪強,江東宗賊,皆是難啃之骨。二地比方雞肋,食之有趣,棄之可惜。若以虎狼猛藥,打掃惡疾。必將血流成河。不明就裡,百姓順從。豪右施以小利,遂受其勾引。裹挾參軍,以卵擊石。
曹操素有遠見。話說黃巾播亂八州,關東百廢待興。築路屯田,本就人手不敷。無從大肆募兵。唯有精益求精。
曹操聞之不語。少頃言道:“茲事體大,且從長計議。”
便是曹孟德,亦有力付出。
“新立安昌郡,扼遼西走廊。此地乃陰山、燕山餘脈。山穀輻湊,麋集孔道。背山向海,情勢險要。於(旁)人而言,不毛之地。與我而言,千裡沃野。”田豐有感而發:“千裡之國,枕山跨海,‘龍盤虎踞,鸞集鳳翔’。三興可乎?”
“兩害相較取其輕”。家國存亡,社稷為重。
為悠長計。防吏治僵固,薊王成心填平鴻溝,令官吏互遷,良性循環。右相乃薊王親信重臣,又位列(劉備)四友。於公於私,論知薊王之深,耿雍自當首屈一指。
所謂“牽一髮而動滿身”。大開外洋寄田,又蠶食河北之地。內擴外張,幾無餘力。稍有不慎,滿盤皆輸。
二千五百套,人馬具裝鎧(一騎雙馬)。皆是薊國樓桑兵甲。
二千五百套,總計五億鈔。
若非至好老友,存亡相托。國之利器。薊王焉肯外流。
如之何如。
更加關東初定。天下三分。合肥侯北伐之心不死。史侯東征之意難平。傳聞,叔侄暗中締盟,欲分交州二郡。若如此,益州當與江東相連。互為犄角,守望互助。待勢成,關東危矣。
“喏。”
“刺馬刀一,直七千”,“五十湅劍,直千五百”。刺馬刀,便是斬馬刀。薊國皆百湅清鋼。“吞光秘鱗鎧”,人馬具裝,兵器齊備,作價二十萬錢。
眾謀主,竊覺得。
“略其本縣,頗雜人脯”。足見程立行事,一貫如此。頗多與曹孟德類似。為達目標,不擇手腕。亂世梟雄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