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因求之而不成得。故才感慨,成名趁幼年。

所謂利慾薰心,見利忘義。久居京畿,耳濡目染。健忘遂成必定。天下權貴,皆奔關中。唯有流民,拖家帶口,北上薊國。如此看來,薊王任重道遠。

“政失其道,則寒陰反節。”故“敬天之怒,無敢戲豫。敬天之渝,無敢馳驅(注①)。”

薊王麒麟聖體,七日禮讚百姬而雄風不減,天然無覺。平凡人等,待步步為營,熬到出頭之日,已“垂垂(請重視)老矣”。為何食嫩娶小,隻因老不平老。亦是賠償心機作怪。

“夫君當曉得。太後先前,並非如此。”何氏柔聲言道:“大漢深宮,冷暖自知。”

比來幾年,一年寒過一年。劉備心知,乃週期性大氣候使然。然時人卻堅信,德被(bèi)五行,天人感到。

彆慌,又謂“有始有終”。彼蒼降下的災異,隻需應對恰當,終歸皆可消弭。

本覺得家國事大。豈料竟為床笫之私。這有何難?藥斷不會斷。

五陵少年,因何權貴。正因世代“為帝守陵”。此乃莫大之光榮也。如此代代相守,英名不墜。能為薊王守陵,何其幸也。

何如翩翩幼年,成名太早。汝等皆哭喪而歸,莫非孤王出師倒黴?

九九歸原,否極泰來。果不其然。

西園宮妃,皆先帝枕邊人。因無子嗣,而被送往文園守陵。後得太後赦免回宮,感激涕零。今函園高低一心,同仇敵愾,見縫插針,潑水不進。

薊王不早朝,亦因賈詡、荀攸等一眾文武,代主理政,皆需列席朝會。殿前無人,何必夙起。得薊王寵溺。

寶劍鋒從磨礪出,梅花香自苦寒來。隻要工夫深(請接下句)。

“賜位特進,見禮如三公”,乃首開薊國萬石高官之先河。

文武百官,彈冠相慶。

得朝堂高低,一片嘉許之聲。

賈詡答曰:自當如此。

竇太皇問賈詡:薊王臨朝,臘賜是否與薊國比同。

華大夫,一技成名。

既是太皇所賜。薊王自把穩安理得,絕無僭越之嫌。正如少年時,先帝賜薊王鼓樂編鐘,亦無僭越。薊王本慮及人言可畏,不敢輕言。不料竟迎刃而解。華大夫乃食薊國俸祿,並非朝官。太皇所賜,自當由薊王承辦。

磨礱浸灌,玉潤珠圓。

薊國富甲天下。函園彙八方旅人,貲庫聚海內來財。鄙諺謂,財能通神。“薊王無難事”,百官終深有體味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