薊王辟土二千裡,東極滄海。納半島入懷,與倭國列島隔海相望。白山黑水,皆為漢土。三萬戶高句麗被遷入薊國。四十萬扶餘南下,南北沃沮,二十萬眾,立為屬國。真番與臨屯,背靠背,據半島大半,南部則為馬韓屬國。樂浪與玄菟串連遼東,玄菟東界與蒼海接,蒼海郡東極大海,北部暫以北海(貝加爾湖)為界。

“如我所言,此一時彼一時也。”袁紹答曰:“白波、黑山、黃巾餘賊,苛虐各地。州郡滅而又起,冇法除根。陛下西邸賣官倒黴,見效甚微。此時若開州牧,正合陛下情意。”

半島多山,眾所周知。然三麵環海,沿東海岸線,可逆上後代海蔘崴。隻需扼守沿岸港城,以此為基,漢人便可源源不竭內遷,直至東西通連。將全部東北大陸,歸入懷中。

一言蔽之,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。活在大漢的星空下,還蠅營狗苟,黨同伐異,宦海現形,辨彆相待。實在暴殄天物,令人痛心。

“哦?”何進驀地起家。又緩緩落座。苦思好久,終是覺悟:“驅虎吞狼。”

“王子師乃薊王所舉,傳聞獄中亦靠薊王才得以保命。此去幽州,必與薊王相向而行。如何肯背道而馳。”何進點頭道。

又並前漢所置半島嶺東七縣:東暆(yi)、不而、蠶台、富麗、邪頭昧、前莫、夫租,計八縣一屬國,重開臨屯郡。郡守陸駿,已從釜山港出發,奔赴郡治東暆縣。

至於後事如何,清算江山待後生。

需能看到分歧族群的卑劣與誇姣。

“田要親耕,子要親生(養)”。牢記。

薊王先將南沃沮,劃歸於東蓋馬縣,立為屬國。

袁紹笑問:“幽州隻要王子師乎?”

而劉備要做的,便是將熊熊燃燒著的,分歧文明的火種,庇護在大漢的星空下,便是所謂“注火”。鄙諺曰“世人拾柴火焰高”。

“此一時彼一時也。”袁紹答道:“薊王先滅三韓,再滅高句麗。扶餘不敢違逆,南下入漢,充塞邊郡。放眼帝國北境,再無掣肘。薊王一家獨大,陣容日隆。反觀大將軍,因年前之事,陣容大衰。時若不遣親信,外放州牧,引為外援渾家。江山社稷,或拱手相送矣。”

“幽州重開數郡,新納六十萬民。百廢待興,諸事龐大。非名臣不成牧守。待王子師治世安民,功業大成。隻需一道詔命,便可調回朝堂。當時,大將軍再擇親信牧守幽州,何愁大事不成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