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臣,領命。”
鐘繇屯田千裡,移民不竭北上。年前又安設鄴城婦孺數萬,因此達成雙食俸之線。
凡有同僚出列,便惹百官讚歎。
王太妃又言道:“先前遷升事件,薊王亦有王命送達。左國令且宣詔吧。”
“臣覺得,可由諸城令長,相互保舉,再由王太妃、王妃甄選。”耿雍答道。
“臣,領命。”
薊國因水而興。巨馬水路經年不凍,商船來往如織。南廣陽城、港,富庶可比樓桑。兩座堅城各納公眾,萬五千戶,及五千戶。南廣陽一地,有民二十萬餘。亦是督亢秋成之重鎮。
比如,範陽令管寧,便是“薊西尹”的上佳之選。
“臣,領命。”
“擢升安次長華歆為安次令。兼領王宮行人。秩千石,‘銅印黑綬’。”
“冀州百姓,豐衣足食否?”
安次縣內安設有二十餘萬上穀烏桓部族。若非馬邑,草場等督造稍稍滯後,華歆也早已撞線。
“擢昇陽鄉長崔林為陽鄉令。秩千石,‘銅印黑綬’。”
“臣等,服從。”眾臣肅容下拜。
“臣等,附議。”
樓桑令樂隱,起家答道:“臣,首推南廣陽令崔季珪。”
“擢升長安長甄逸為長安令。秩千石,‘銅印黑綬’。”
“擢升南關長呂常為南關令。秩千石,‘銅印黑綬’。”
“薊王出征在外,諸君當同心勠力,保我國境,護我萬民。”王太妃言道。
王太妃悄悄點頭:“如此,諸位可有合適人選?”
南廣陽城與南關城,一上一下,一西一東,恪守巨馬水路。二城居中而守。又可經縱橫水網,馳援各城。立城之處,乃距北岸數裡之遙的一座荒丘。居高臨下,合適守備。現在,荒丘早被重樓蓋滿,鱗次櫛比,直伸到巨馬水邊。反正五裡,表裡三重。
南廣陽港與南廣陽城,隔巨馬水相望。城池在北,港口居南。港口亦有護城河環抱,並圍建障牆,本是一座障城。後因並六縣為國,南廣陽退居國中,不再守備國境。因而南廣陽港亦經多次擴建,現為南廣陽港城。凡港城,皆附屬南港下轄。
故鐘繇、華歆、邴原,皆喜食雙俸。
《周禮·地官·舍人》:“舍人掌平宮中之政,分其財守,以灋(法)掌其出入者也。”掌理王宮用穀之政務,計其人數多寡、爵秩高低,以定祿食用穀之多少。
並六縣為國時,為辨彆縣長與城長。劉備將縣長俸祿晉升為比千石。城令則由比千石,擢升為千石。且與百官有言在先:隻需編戶過萬,口過十萬,便可擢升為令。戶破二萬,人丁破二十萬,可食雙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