約定時候,二樓雅座,桀不群先到。將信上機宜,默記於心。待無不對,昂首正見不其侯伏完,麵色凝重,姍姍來遲。
待記室掾返回,賈詡又問:“不其縣城,今又如何。”
“秦公免禮。”賈詡請其落座:“如何?”
“光和五年,先帝授童恢為不其令。童恢,字漢宗,琅琊姑幕人。到任三年,勤於政事,體恤民情,不其百姓安居樂業。乃至鄰縣百姓舉家遷徙不其縣定居者,多達二萬餘戶。民嘗為虎所害,乃設檻捕之,生獲二虎。恢咒虎曰:‘天生萬物,唯報酬貴。虎狼當食家畜,而殘暴於人。國法殺人者傷,傷人則論法。汝如果殺人者,當低頭伏罪;自知非者,當號呼稱冤。’一虎低頭閉目,狀如震懼,立即殺之。其一視恢鳴吼,主動自奮,遂令放釋。吏報酬之稱道,稱‘童公判虎’。刺史讚曰:‘耕織種牧,皆有條章。一境清淨,監獄比年無囚。’”
“以中情出,小曰間,大曰諜”。分“因間、內間、反間、死間、生間”五類。各種諜報,分門彆類,由諸“幕門候吏”掌管。此中:“‘耳目’七人,主來往聽言視變,覽四方之事,軍中之情”;“‘羽翼’四人,主揚威名,震遠方,動搖四境,以弱敵心”;“‘遊士(遊繳)’八人,主伺奸候變,開闔情麵,觀敵之意,覺得間諜”。
“老朽辭職。”秦太倉起家出室。
懸於峭壁,本為守備銷金窟暗渠出口的懸樓,取名“蜃樓”,合法適合。先有蟾宮,再入蜃樓。終歸與蟾蜍有緣。
“事已成。子錢家並無貳言。”秦太倉答曰。
桀不群笑道:“旁人難如登天。然君侯卻手到擒來。”
秦太倉與麾下孺子,托賈詡之福,得以倖免。自蟾宮折桂館毀於大火,館眾各奔東西。秦太倉亦深居簡出,隱姓埋名。直到從黃門令左豐處獲得先帝《子錢集簿》諸物,賈詡遂向大寺人曹節,索來秦太倉,置在“蜃樓”當中。
“談何輕易。”伏完點頭苦笑:“非功不侯,非劉不王。蒙蔭祖上從龍之功,世代得享食邑。現在天下播亂,群盜蜂起。想我……如何能投筆從戎,再立新功。”
“唉……”時勢崩壞至此,伏完焉能不知。
“有勞秦公。且回蜃樓歇息吧。”賈詡笑道。
搭滿腳手架的地宮中心,今為幕府主記室。置“記室掾”,主記錄,掌文書。下設“幕門候吏”,簡稱“候吏”。又稱“候人”,掌整治門路、稽查姦盜,及迎送來賓。與普通主記室分歧,此處還掌洛陽傳聞,禁中動靜,軍情諜報,閭裡流言,乃是附屬於幕府的間諜細作機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