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傳,稍前周遭荒島,常見煙柱沖天。來往商船,雖多有所見,卻不敢登岸。
薊國大漢一藩,諸王與扶南等徼外番邦締盟,亦未僭越。
薊王威天下,從不以兵革之利。
少帝又問:扶南又安在?
不出旬日,海市售賣一空,市商大肆采買外洋名產,待運返國中發賣。
劉備竊覺得。玄夷,便是指林邑蠻、扶南、頓遜等國。
詳細實施,無需薊王操心。
少帝大略一算:莫非,今薊王遠在萬裡以外?
經薊國良匠實地測量,需鑿渠百五十裡。一旦鑿通,對時下皆走本地航路的木製潛輪船而言,當非常便利。更何況薊王已新辟象林港。海船經此港解纜,走遠洋航路,穿越頓遜海渠,便可一起通暢無阻,奔赴身毒、安眠。遠至羅馬。
二港收支水道,設市舶屬寺。“海關”、“海市樓”、“海商會”、“買賣所”、“貿易棧”等,一應俱全。另置水衡都尉府諸曹。領護海渠及二港。捎帶,庇護頓遜五王。
不出數日,海市令登船來報:有安眠海商,曾販亞馬遜東來。不等到達頓遜,突遭風暴。海船觸礁淹冇。滿船仆從,皆不知所蹤。
洛陽朝堂,整年支出,皆來自薊王獻費。
左遜右頓,貫穿東西。皆為薊國所轄。
薊王之所作所為,便是薪儘火傳,向化蠻夷。
周遭島嶼,屬於化外野民。任憑薊王取之。薊國青壯,無需渡海來投。當場招募島夷,略加馴化,便可開鑿海渠。頓遜國人,說話民風與野人附近。可先行招募為工,待得心應手,再傳授島夷不遲。如此循序漸進,多則二三載,少則一年半載。海渠自成。
且得薊國守備海渠。便是扶南大王,垂涎三尺,亦望洋興歎,無可何如。
須知。千裡薊國渠,黃金水道,經年不凍。開挖難度,遠超頓遜海渠。時大水眾多,很多河道皆冇於大澤當中。尋覓河道走向,再築堤鎖水,皆是水下施工。而頓遜海渠,皆高山開挖。海崎中心隆起之處,高不敷五十丈。隻需建雙向船閘,便可通行東西。
殊不知萬裡以外,一月來回。薊國潛輪帆船,一日千裡。若乘風破浪,倍加迅捷。
待頓遜走廊,搖身一變,成『頓遜海渠』。可想而知,東西船舶輻湊,舳艫相接,帆竿如林。單是占道費一項,便可收到手軟。更加商船靠港,補給、修整、買賣,諸如此類。頓遜富甲一方,仍將持續。
戔戔百五十裡,何足掛齒。特彆薊國大利構造,營城術冠絕天下。築路修橋,穿渠圩田。早已得心應手。何必多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