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在薊商看來。此四港,真乃“半島珠鏈”。轉運半島特產,薊國名產,好處豐富。如此恩威並濟,不竭漢化。毗鄰大漢北境的野怪巢穴,不出三代,當悉數化歸為大漢郡縣。再無外族之困。
“全爭者,兵不戰,城不攻,毀不久,皆以謀而屈敵,是曰謀攻。”
釜山港城,遊麟號。
海運效力,遠超陸運是其一。半島多山,崎嶇難行,不如海運暢達為其二。沿途多野民山賊,車隊常被抄掠為其三。海上,薊國本就一枝獨秀。滅山海聯盟後,納環渤海,及半島入懷。遂成一家獨大。
薊王魂穿自此,兩手空空。獨一倚仗,便是搶先二千年的“天下觀”。
所謂牽一髮而動滿身。扶餘風聲鶴唳,草木皆兵。一邊遣使高車,扣問啟事。一邊調遣兵力,囤積國境。又將高句麗使節,拒之城下。
薊王種田,天下第一。
開疆辟土,便是為種田啊。
遵薊王命。東線二萬雄師,水陸並進。出玄菟,自沸流水順下,吸引高句麗主力。主疆場,便選在沸流水彙入馬訾水之“梁口”。
浿(pèi)水一作浿江,彆名王城江。即目前鮮大同江。《史記·朝鮮傳記》:漢興,“複修遼東故塞,至浿水為界”。《漢書·地理誌》,樂浪郡浿水縣:“(浿)水西至增地入海。”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