薊國精銳,則在西安平津(丹東)登岸,逆馬訾水河穀,突襲王都紇升骨城。

高句麗使節,收支無門,望城而哭,掩麵遁走。

至於白山黑水之北,待緩緩圖之。

城頭守軍,心有慼慼。存亡關頭,自顧尚且不暇,又如何能分兵去救鄰國。自求多福吧。

浿(pèi)水一作浿江,彆名王城江。即目前鮮大同江。《史記·朝鮮傳記》:漢興,“複修遼東故塞,至浿水為界”。《漢書·地理誌》,樂浪郡浿水縣:“(浿)水西至增地入海。”即此。

薊王魂穿自此,兩手空空。獨一倚仗,便是搶先二千年的“天下觀”。

如此,擺佈包抄,高低豆割。數路雄師,齊頭並進。以薊國堅甲銳兵,何愁高句麗不滅。

所謂“以己之橫強,對敵之孱羸”。此次半島攻略,足見一斑。薊王先造港,再立城,海上巨船來往。堅船利炮,無可對抗,一眾蠻夷唯望洋興歎,如之何如。

公孫瓚與劉備,自幼瞭解,又有同門之誼。私交莫逆。暗裡聽聞,劉備光複臨屯,還要重開蒼海,立扶餘屬國。半島高低,東及大海,皆歸漢土。不由心生敬佩。

開疆辟土,便是為種田啊。

另有錦帆校尉蘇飛,率部出釜山港北上,沿半島西線,尋機在高句麗背後登岸,抄掠東沃沮。若東沃沮救兵傾巢西去,馳援高句麗王城。其遭受,當與馬韓普通無二。

二位公孫,確不辱命。自上任以來,清算吏治,厲兵秣馬。麾下“營騎”及“屬國胡騎”,皆得薊國武備供應。士氣正盛。二人總計有精兵萬餘。特彆遼東太守公孫瓚所部,為東線主力。

釜山港城,遊麟號。

“全爭者,兵不戰,城不攻,毀不久,皆以謀而屈敵,是曰謀攻。”

劉備已有言在先。此次出兵,論功行賞,不成濫殺。俘虜不分老幼男女,皆錄入軍功。

薊王企圖,不言而喻。

關頭是,與煌煌兩漢,前後四百年,曆代英主開疆辟土皆分歧。

之以是如此擇選。

餘下將校,亦無需著眼熱。大亂將至,以薊王之雄主,終有效武之地。

古往今來,無人敢為人先。

上兵伐謀,“全爭”天下。計謀重中之重:起首,儘能夠保全本身;然後,再以最小代價,取最大戰果。

恰是以港位於南、北沃沮邊疆,劉備才定名為烏稽港。亦是可貴的北方不凍良港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