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長史言彆駕,腹有大謀。某,願聞高見。”劉焉直問。

“貴使免禮,請上座。”見蒯越氣度不凡,劉焉亦頗善待。

“謝將軍。”亂世當中,兵馬稱雄。更加,鎮南將軍,位高權重。故蒯越,不稱“使君”,而稱“將軍”。

蒯越以禮相送。

見二人,四目齊投。蒯良笑答:“豈不聞,兄弟同謀乎?”

蒯越亦相告直言:“回稟將軍。今‘二劉擊二袁’之勢成。何不結宗室之盟,已抗群雄。”

“吾料二袁,必溯江而上,分兵來襲。難道大禍將至?”蒯越統統儘在把握。

“乃江東合肥侯。”張肅脫口而出。

言下之意。張放手書,不敷為信。待漢中策封使入蜀,局勢已定。再與蒯越相見不遲。

益州牧劉焉府。

張鬆心存疑問,入館舍相見:“可有三環?”

益州廣漢郡,綿竹縣。

得胞弟張鬆傳書,見書中所言漢中詳情,竟與蒯越私語,分毫不差。長史張肅,驚為天人。倉猝驅車入館,精舍相見。

前漢高祖六年(前201年)置綿竹縣,屬廣漢郡。因其地濱綿水兩岸,多竹,故名之。古為蜀山氏地,有“古蜀俊彥,益州重鎮”之譽。

蒯越接過視之,統統皆不出所料:“漢中天子,封劉益州為鎮西將軍。並督交、揚、荊三州。擇日擊揚。大功畢成,然君矯可知,‘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’?”

待起家。史夫人,已翩然自去。

因而乎,據張鬆所言,因荊州彆駕蒯越入蜀,妄行誹謗。乃取禍之道。唯恐殃及家門,乃至禍及荊州,乃至被二袁所乘,各個擊破。纔有長史蒯良,孤舟入南鄭。欲結“史董二侯,兄弟之盟”。為家門消災解禍,是其一。欲君前自證,為其二。求立名天下,乃其三。

電光石火,張鬆靈光一現:“蒯越說蜀!”

驚怖之下,張肅當有定奪:“異度稍安。某去乞,明公相見。”

不出旬日。天子使者,車駕入蜀。擇穀旦,加劉焉為鎮西將軍。督交、揚、荊三州。擇日擊揚。

“聞鎮南擊交,鎮西擊揚。二袁,當作何為?”蒯越詰問。

“這……”張肅焉能不知。

且如何解讖,蒯良亦預設答案。史侯心中亦有解語。再假國師張魯之口道破。令史侯,堅信不疑。以童諺讖語,起(謀)勢,可謂正中史侯下懷。

“何人牧守。”蒯越急問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