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。凡日月所照,江河所至,皆為漢土。”孫乾麵色穩定,近前見禮:“大王亦曾上洛朝拜天子,受印綬金彩。亦是大漢藩屬。與鄙國乃兄弟之邦。正因如此,我主才待之以誠。不加欺瞞。請大王明鑒。”
“如此,速傳孤命:城門中開,焚香於道,恭迎薊國使節。”
“恰是下臣。”張郃再答。
扶餘王尉仇台,年紀已不成考。便是扶餘國人,亦不知大王年事多少。
“下臣鄭泰,拜見大王。”
“臣等……服從。”
“大王請。”
國禮之豐富,令殿中百官,嘖嘖有聲。
扶餘五道,各有部落首級統領。扶餘王尉仇台,統領國中。傳言。高句麗,或出於四出道之馬加。
門下督鄭泰,亦領薊國使團,出使高車。
“好一個‘先禮後兵’。”尉仇台不置可否:“薊王意欲何為?”
見二人年紀尚青,皆未及冠。尉仇台不由遐想當年:“永寧元年,孤,年十五,西去洛陽。恍然回顧,今已滿甲子。耄耋之人,即將入土。白駒過隙,逝者如此。再見二位貴使,芳華幼年,不由得心生感慨。”
假定。永寧元年,以王子身份上京時,尉仇台年不過十五。至今也足有八十歲。換言之,在其八十五歲時,還娶了公孫宗室之女為妻。
車駕入宮。遙見一雄主,身披王服,聳峙殿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