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朝向來將罪官流徙比景。乃是薊王上表,這才儘數徒往敦煌。比景在南,不過是座海港。而敦煌倒是河西四郡之一。隴右更有薊王坐鎮。或強於比景。

冀州吏治,皆來自薊國一脈。領食高俸,吏治腐敗。

三墩一手建立的薊國,總歸是分歧。

都說薊王勇敢利落,愛恨清楚。乃世之明主。可貴又心存大愛仁德。真天下萬族之幸也。

督亢秋成,百裡飄香。今季又加雍奴北部新禾。饒是渤海灣中,皆滿稻香。

胸懷天下,當有高祖遺風。

樓桑,繁華又添厚重。馬駒兒亦得知父親動靜。而十萬北地羌人的下落,亦不再是奧妙。很多散落到上郡等地的族人,紛繁北上薊國,與家人團聚。動靜傳到隴右。北地先零王子,終是淚灑衣衿。

最富莫過於,薊國長公主的東淩邑。

窗外風雪高文,群山皆白。隴右十月已飛雪。劉備這便擱筆。涓涓柔情,書錄不儘。

民氣向背,又豈是金銀能買來全麵。

與城中父老,揮淚而彆。罪官攜家眷,日夜兼程。隻因寒冬將至,若不能趕在大雪封路前,到達敦煌。身家性命不保,還將禍及家人。

“霍光妻遺淳於衍‘蒲桃錦’二十四匹,‘散花綾’二十五匹。綾出钜鹿陳寶光家。寶光妻傳其法,霍光召入其第,使作之。機用一百二十躡,六旬日成一匹,匹值萬錢。”

何如政令一出,不得不可。撤除乾吏,另有八州大族。隻得變賣田產、宅院,舉家遷徙。

設身處地,方知薊王之德。

後有钜鹿陳氏宗人,避禍薊國,傳授此法。被女工大師,王太妃慧眼識金。經親手改進後,遂成薊國名產。織造工藝亦由白湖女校,傳給國中善巧工之婦人。

上穀烏桓,舉族被抄。先時南下賤亡的上穀漢民紛繁返鄉,耕作舊土。關隘時有藩商來往樓桑、長安、白檀三城之間。發賣關外外相、牛馬、藥材、玉石、珠寶。販回各種薊國名產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