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副伏羅氏歸義王,沉屙臥床,已有二載。高車十二部,民氣浮動。自與大漢交好,白檀互市。高車冬眠十載,已成草原猛虎。若副伏羅歸義王,一病而薨。高車新主,或發兵南下,亦未可知。此,纔是劉備親信大害。
右丞耿雍,代主言道:“此戰以後,當上表重開臨屯郡。下設屬都城尉,統領原高句麗土著濊人。”
可想而知。若薊王蕩平高句麗與扶餘。薊國當又起新民風。
“博多一日港”當比木下藤吉郎“墨俁一夜城”,早千年實現。
薊國的包涵性,無可對抗。
王宮女眷,多有身孕。頗多行動不便,臥床靜養,便需人陪侍。宮人一時捉襟見肘。太妃這便讓穆夫人趕來擇選倭女入宮。
“拜見夫人。”宮中倭女,齊來相見。語出,已與漢人近乎趨同。
數萬馬韓青壯,常來常往。與各自心儀倭女,垂垂熟絡。倭女在巨馬水砦,統統皆如流民故事。調度身材,習漢語漢儀,還要學女工女紅,以及熟諳各種漢家器物。便是漢律,亦需曉得。
“真番郡背靠之臨屯郡,尚缺郡守一人。季纔可與季寧同去。”劉備遂命人取來半島山川地形圖:“前漢臨屯舊地,今已大半併入高句麗。孤已在其國境之南,立釜山港城。季才當以此為據,北上東暆。”東暆乃臨屯郡治,今漢建武六年(30年)廢,治今韓國江原道江陵。
“王上需謹防扶餘南下馳援高句麗。”細看輿圖,陸康進言道。
起家後,陸康又言道:“薊國太學壇,盛名遠播。家中後輩,願就學薊國。還請王上采取。”
陸氏一門百餘口,皆安居在臨鄉城中。族中適齡後輩,入太學壇,拜在名師門下。薊王終能相安。
所用體例,類“看圖學話”。儘量取來什物,一目瞭然。若器物過大,則改用圖板。倭女皆勤奮好學,再加沉月女校博士,悉心傳授。進步極快。依女博士要求,平常儘用漢語。即便是倭女之間,亦需說漢話。與馬韓青壯,亦是如此。連帶著馬韓青壯的漢語,亦突飛大進。
“王上欲先滅高句麗。”陸駿已覺悟:“再滅扶餘乎?”
薊王劈麵,又何必再遮諱飾掩。
換言之。薊王此次出兵,欲將全部半島歸入大漢治下。
按先前商定。劉備另選五萬馬韓青壯,渡海送往邪馬台博多港。與五萬倭女婚配。
“如此甚好。”劉備大喜。先前二人丁出“臣等”,又將陸氏一門儘托薊國。此中深意,又何必多言。各自落座,再擺新宴。觥籌交叉,推杯換盞,主臣儘歡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