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鈞言下之意。若以函園一萬幕府精兵為後盾,竇太後自當穩坐簾後。稱製監國。如此一來,必與何進、董重,勢如水火。萬一引火燒身,惹何進與董重嫉恨。於(薊)國無益。然此舉,於(漢)朝卻大有裨益。

竇太後出身王謝,耳濡目染,遠見高見。遠非普通婦人可比。且竇氏權盛時,先帝與董太後,皆謹小慎微,日夜夾緊尾巴做人。靈帝鑄複興劍以自勉。董太後大義滅親,殺“矯永樂太後屬請(遁辭董太後拜托)”之執金吾董寵。待大將軍竇武身故族滅,竇太後被監禁雲台,董太後乾預朝政,教唆靈帝賣官求貨,猶不滿足,又自納款項,堆合座室。

朝政畢,國政始。

“臣等,服從。”二人同聲下拜。

“主公明見。”群臣下拜。

時下,施以宮刑的場合稱為“蠶室“。“凡養蠶者,欲其溫而早成,故為密室蓄火以置之。新腐刑亦有中風之患,需入密室乃得以全,因呼為蠶室耳“。又謂:“宮刑者畏風,須暖,作窨室蓄火如蠶室,因以名焉。”

右相耿雍,起家奏曰:“竇太後身後無人(言指無外戚),又是太子嫡祖母。垂簾監國,雖是利好。然正因無竇氏外戚互助,勢單力薄。以大將軍何進並驃騎將軍董重為首的二家外戚,如何能甘心。若脅以兵鋒,竇太後危矣。”

“右丞,此人便是黃綱。”

家國天下。薊王當以大局為重。

門下祭酒司馬徽,起家奏道:“先帝初繼位時,年紀尚幼。時由嫡母竇太後垂簾監國。恰逢漢羌之戰,百官皆覺得,比年撻伐,乃至民生凋敝,無覺得繼,需罷兵生息。唯段太尉上疏力諫,不成半途而廢。竇太後納其言,力排眾議,戰而勝之,蕩平羌患。若非前大將軍竇武,‘都亭之變’。仍由竇太後監國,朝政許不會淪落至此。”

鄭玄謂“還政於朝”,便是指規複以三公九卿為首的,朝官的權力和職能。如此一來,百官勢強,即便不結黨,亦可與外戚、內官,分庭抗禮。成“三足鼎立”之勢。

今漢治政,講究經術。太子宮官,以太傅為首。太傅可借“近水樓台”之便,向太子灌輸治政理念。太子繼位後,常常以太傅“錄尚書事”,成為究竟上的丞相。太傅死,本朝即除此官,以示崇重。唯有下任天子即位,纔會新設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