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下,施以宮刑的場合稱為“蠶室“。“凡養蠶者,欲其溫而早成,故為密室蓄火以置之。新腐刑亦有中風之患,需入密室乃得以全,因呼為蠶室耳“。又謂:“宮刑者畏風,須暖,作窨室蓄火如蠶室,因以名焉。”

今漢治政,講究經術。太子宮官,以太傅為首。太傅可借“近水樓台”之便,向太子灌輸治政理念。太子繼位後,常常以太傅“錄尚書事”,成為究竟上的丞相。太傅死,本朝即除此官,以示崇重。唯有下任天子即位,纔會新設。

劉備欣然點頭:“如此,二位國相且擬表奏。言,孤請太皇竇太後,輔保幼主,垂簾監國。舉永樂少府楊彪為太傅。”

高低皆飽食,又無前後之憂。三百餘城,子嗣均分。為妻為母,又何必去爭。

門下祭酒司馬徽,起家奏道:“先帝初繼位時,年紀尚幼。時由嫡母竇太後垂簾監國。恰逢漢羌之戰,百官皆覺得,比年撻伐,乃至民生凋敝,無覺得繼,需罷兵生息。唯段太尉上疏力諫,不成半途而廢。竇太後納其言,力排眾議,戰而勝之,蕩平羌患。若非前大將軍竇武,‘都亭之變’。仍由竇太後監國,朝政許不會淪落至此。”

啟事不龐大。鄙諺謂“上梁不正,下梁歪”。論小我涵養及治國之能,太皇竇太後遠比太皇董太後、何太後,賢能淑德太多。

竇太後,稱“太皇竇太後”。董太後,稱“太皇董太後”。

黃巾蛾賊,自承平道始,便以毀滅大漢為己任。“彼蒼已死,黃天當立”,僅此一句,改朝換代之心,昭然若揭。大賢能師與神上宗師,雖手腕各彆,卻殊途同歸。先前蛾賊勢大,故八州發難,豪取天下。被剿除以後,化整為零,暗集優權勢量,行斬首行動。苛虐更烈。

“今漢政令,皆出於尚書檯。三公九卿,多不副實。故纔有‘權重秩卑’之說。”上庠令鄭玄起家奏道:“正因公卿屍位素餐,才聽任外戚與內宦,爭權奪利,相互殺伐。乃至二宮流血,朝堂板蕩。老臣覺得,正可藉此良機,‘還政於朝’。”

劉備歎道:“溫飽起盜心。古往今來,莫不如是。”

劉備深覺得然。

究竟上,董氏並非策封太後。隻尊“孝仁皇後”。然待靈帝親政,立宋氏為後。董太後天然升輩,又因居於永樂宮,故稱“永樂太後”。現在新帝被廢,先帝太子繼位。因而,何後升輩為“靈思皇太後”。竇太後與董太後亦尊升為“太皇太後”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