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身受大恩,當搏命相報。”宋建忽又想起一事:“王上申明顯赫。三十六部羌渠先前便已膽怯。現在雄關被破,更如喪家之犬。惶惑不成整天。伏地乞降亦來不及,如何肯隨我再返?”
“本來如此。”宋建這便鬆了口氣。作為有功必賞的信物,敕令明顯充足誠意。說白了,將金城西部都尉之職,先行授予。乃以示誠意,亦安其心。令宋建後顧無憂,罷休施為。
雕零渾抱拳道:“如何差遣,還望左丞不吝見教。”
劉備深知,再聊天下大同前。首當其衝,先吃飽飯。這是統統的底線。空肚聽《孝經》,難道本末倒置。
“天然是反賊。”荀攸笑得輕鬆。
“喏。”
“然也。”荀溫暖一笑。
此舉必會激發羌人衝突。如黃巾渠帥北宮伯玉與李文侯,私行傳播承平教義,而激憤三十六部羌渠這般。作為羌人氏族佈局最核心的“饒妻製”,亦不成等閒觸碰。劉備若一意孤行,必遭反彈。
荀攸笑道:“安設在隴縣內的家小,皆可一併帶走。無需留為人質。”
“如此,甚好。”荀攸笑道:“事不宜遲,今晚便走。”
“卑賤明白了。”雕零渾自有貫穿:“放眼時勢,西部都尉,是他最好之歸宿。”
“喏!”宋建再拜。
此便是無雙連環,第四環:“移花接木,馮諼三窟”。
荀攸笑答:“無它。‘局勢所趨’也。”
當時,宋建的感化,便會凸顯。
最知薊王者。莫過於曾在洛陽與其朝夕相處的賈詡。會商《平羌手劄》時,劉備時有驚人之語,直令賈詡大開眼界。薊國,乃是劉備的實驗田。已在胡人、蠻人身上獲得勝利的國策,自當向羌人推行。
“羌人可否融入我大漢。”荀攸一語道破天機:“主公常說‘人往高處走,水往低處流’乃萬物本性。羌人不竭東遷,亦是本性使然。隻需加以指導,持續教養,不出百年,當與我漢人無異。果如主公所言。十萬羌人,分置薊國十城,不出數年已與薊國百姓大同小異。現在看來,天下大同,亦不遠矣。”
而極大限定了人丁普通活動,並極大製約了出產力的“饒妻製”,亦須用雷霆之勢,完整肅除。
荀攸悄悄點頭,轉而又道:“假司馬切莫覺得,主公抄掠北地十萬部族,隻為扣為人質,逼你就範。實則大謬。在攸看來,主公用北地郡十萬羌人,隻為考證一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