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多年前轉運北地十萬羌人家小,便將大部分壓艙石丟棄,以人壓艙。此去倭國,為更多裝載,薊國明輪大舡,乃至裁撤了全數的上層修建。

後有老者,丟劍於道。有一過路行人,等待劍旁。直到傍晚,老夫尋劍而來,失劍複得。詫異之下,問其姓名,並將此事奉告王烈。

啟事隻要一個:減重。

劉備親手接過:“聞舡上稀有萬倭女,恐擁堵氣悶,搶先行放下。分批移入巨馬水砦暫居。”

有人問道:何故贈布與賊?

主公少年英姿,遠超凡人。然卻並未大肆獵豔,充滿後宮。千裡之土,五百萬民,妃嬪並宮人,不滿千人。足令人稱道。須知,當今陛下,年十四到十八的妙齡美人,便有萬餘。南北二宮,離宮彆苑,餘下黃門、宮人、官婢,何其多也。相加恐不下十萬人。

所謂三千石大舡,乃指其“淨載荷”。或者叫“有效載荷”。若論“滿載荷”,遠高於三千石。

忽覺有人窺視,劉備下認識昂首,果見有一排鶴立雞群之‘長人’,位列倭女隊中。

“大舡帆海,如履高山。”與薊國二上使,朝夕相伴。梯秀亦很有精進。話說,王烈本就是淳淳父老,善教養育人。耳濡目染,梯秀漢化日深。

“本來如此。”薊王便不再言語。話說,不敷一米四啊……

北岸遙對泉州縣,南岸便是東平舒侯國。因時有船民舉家來投,故水砦一向未曾裁撤。

船內所盛,必定逼近三千石極限。因而不得已,隻能將無用的上層修建,儘數拆去。想到這裡,劉備心領神會:“此去,必儘全功矣!”

“喏。”甘寧這便領命而去。

待三千石舡,兵分二路,逆入河口。泊在巨馬與塘沽港。

薊使名喚王烈,字彥方,平原人。少師事陳寔,以義行稱。

王烈聽聞,派人看望。還贈與盜賊半匹布。

鄉裡百姓,凡有爭訟,皆請王烈來斷。因王烈平素教養有方,有的走到半途,便放棄爭論,自行和解。有的瞥見王烈廬舍,已心生忸捏,相互相讓而回。可見,王烈德化之深,已遠勝科罰之力。

“哦?”見他麵含笑意,劉備亦笑著扶起:“彥方此行功德美滿,何罪之有。”

二人果不負眾望。

黃巾亂時,北上辟禍。入書院,拜為太學博士。年前薊王欲遣人出使倭國,陳少師遂薦王烈為正使。泉州令邴原,又舉同郡人劉正,言其“有雄氣”。劉備引來相見,果有雄才。這便拜為副使。與王烈同赴倭國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