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下百戲,首要有:“雜技”、“把戲”、“角抵戲”、“象人戲”、“俳優諧戲”、“傀儡戲”等,諸多門類。
“可貴與mm出宮一樂。”董太後笑道。董太後故意拉攏,竇太後亦順水推舟。一來二去,乾脆省去各自“太後”敬稱,暗裡以姐妹相稱。竇太後延熹八年(165年)入宮,受封朱紫。同年被立為皇後。當時,不過及笄。
竇太後言道:“現在皇後勢大,大將軍又權傾朝野。姐姐獨臂難支。mm垂簾主政時,前竇大將軍…曾舉很多賢才。今皆因黨錮,賦閒在家。此中不乏重名高士,或可為姐姐一用。”
恰逢董重載譽而歸,朝中表裡很有積勢。董太後表情極佳。這便與竇太後同赴上林苑。
竇太後還是被監禁在雲台之上。若無董太後首肯,便是雲台亦下不得。
竇太後亦有感:“正如此人生百戲。”
和帝時,蘭台令史李尤曾作《平悲觀賦》。描畫百戲之盛況。此中不乏有:“戲車高橦”、“烏獲扛鼎”、“吞刃吐火”、“燕躍烏跱”、“陵高履索”、“飛丸跳劍”、“侏儒巨人”、“戲謔為耦”等,各式百般,五花八門的演進項目。壓軸大戲魚龍分佈,雖因禁失傳。然出色紛呈的百戲演出,足令二位太後暢懷。
各色倡優,項目亦多:“常從倡”、“常從‘象人’倡”、“詔隨常從倡”、“秦倡員”、“秦倡‘象人’員”及“詔隨秦倡”等,不一而足。
董太後先是一喜,後又忽驚覺。這便展顏一笑:“mm之心,姐姐已儘知。重開黨錮,乃朝之大事。非你我能夠做主。此事,當緩緩圖之。”
常常隻能居高遠眺,俯瞰帝都美景。
“可也。”竇太後安靜以對。
見竇太後,隨本身逐字逐句誦完誓詞,董太後不由喜極而泣。
倡人有善歌,有善舞,有善搔首弄姿,有善滑稽調笑,亦有兼具諸多才藝者。總之,首要以“媚諂”為生。
“既如此,mm可願助我一臂之力?”見機會已到,董太後乾脆明言。
何後出身屠戶。而王美人倒是官宦之家。顯而易見,王美人的出身,自比何後崇高。因而按古法,當立次子劉協為皇太子。
如前所說,董太後乃“永樂太後”。而竇太後,纔是如假包換的“太後”。
“擇日不如撞日。”竇太後言道:“大漢永樂太後董姝。”
竇太後聞言,亦一聲輕歎:“我卻不比姐姐能有個牽絆。孤家寡人,孑然一身。人間之事與我,不過是浮雲罷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