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豈曰無衣?”
“伯符兄,莫非不知‘無極座’乎?”
讓位者答曰:“豈不聞‘四子’乎?”
“‘有此父斯有此子,人道之常也’。”孫策出口成章。
謂“鐘鳴鼎食”。自時鐘技藝大成。薊國精準計時器,大行其道。
便有人竊問讓位者:“此何人也?”
“舉國為繩,甘為一股。”孫策心有慼慼。
所幸,孫策性闊達。上佳資質,又持之以恒。再得老友龐統,課間私授。豁然開暢,融會貫穿。
豪傑同契,相投義氣。
“速去講堂。”晨讀畢。見孫策仍苦思榻上,龐統遂下榻喚道。
薊王言,私慾無損公義。
“非也,繆也。”讓位者答曰:“太學四子,非堯帝四子。”
於薊王而言。如何揚長避短,最大得利,亦是用人之道。
“乃南州高士徐稺之子,徐胤。”龐統耳熟能詳:“徐胤,字季登,篤行孝悌,隱居不仕。公府禮請相見,固病不詣。黃巾亂後,寇賊從橫,皆敬其禮行,轉相約告,不犯其閭。”
不管一家之言,還是百家公論。隻需遍傳表裡,海內拜讀。書中之言,必有人信,有人疑,有人半信半疑。亦有人嗤之以鼻,如臨大敵。
二人這便同下藏書閣,往五經大講堂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