見宗人已無田可賣,老族長來尋劉備。可否雇傭些婢女家仆,以充人數。劉備想了想,還是回絕了。齊民和家奴,明顯身份分歧。一個是布衣,一個是仆從。
“能夠。”劉備又想起‘自正月以終季夏不成砍木,必生蛀蟲’的古訓。
劉備拴好馬匹,掀簾而入,便有貨郎笑容迎上。
“如此甚好!”鹽能殺菌的事理,劉備也是曉得的。
劉備要簽的便是雇傭券書。
其五,便於補葺、搬家。榫卯連接的框架佈局,可反覆拆卸拚裝。
對違約者的懲罰,亦有三:商定罰金。債務抵押。依律懲辦。
見劉備低頭不語,管事又說道:“若少君承諾,樓桑村所需鹽漬木,田氏充足供應,分文不取。”
“天然。樓桑少君,那個不知?”管事笑著跪坐到劉備劈麵。
“回稟少店主,礬石、海水浸漬,可防火!”
券書法律效應極強,一旦見效,簽訂兩邊均需實在實施。
這個時候,牆的感化就閃現了。
“哪個販子?”劉備急問。
其二,可造性強。可建柱、梁、檁、枋等各種構件。又因木架承重,而牆不承重。故有‘牆倒屋不塌’之說。
“快快請起。”劉備趕緊隔案相扶。為何鹽漬木能防火,深問方知,鹽能滅油火。
良田一畝萬錢。流民難以付出,便讓其賒買。如此可先落戶齊民百餘戶。
“如此,你有空來一趟樓桑。”劉備算是承諾了。
“本來如此。”老族長疑竇頓消。說到底,真正掙錢的初級寢墊,都是賣與高官名流。這些人自視狷介,又怎會去買假貨?
“天然是發賣大江南北。”管事笑答。
本來餌在這裡。
當然另有個龐大的缺點,易燃。
舉村建樓,並非劉備一時髦起,而是早有打算。
券書,便是左券。古已有之,三皇五帝時即有結繩解契之說。西週中期的銅器銘文是有字可證,是有什物可考的最早的左券。漢時左券生長已相稱完整。有買賣券、假貸券、租賃券、雇傭券、買奴券、婚書、先令券(遺言)等,幾近無所不包,無所不有。
正要扣問代價,不料管事卻反問道:“樓桑麻墊,可否交由田氏發賣?”
“礬石生河西或隴西,或武都石門。”蘇伯竟然曉得。
這便將采辦鹽漬木的來意,緩緩道來。
其三,抗震性強。木料本身有必然的柔性,木架佈局又采取榫卯連絡,框架佈局有很好的減震和抗震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