薊太學申明遠揚。豪言。河北吏治皆始於此,亦不為過。三百退隱,二千及冠。早已家喻戶曉,傳為美譚。

“公子留步。非門生,不成入內。”見一少年公子抵近,白毦衛美意提示。

這便昂首。四目相對,二人皆笑。

經林蔭大道,繞行圜樓入後院。穿太學博士館,到達園門出。

“拜見國老。”孫策舉止得體,並未失禮。

“吳郡孫策。”少年公子答曰。

落杯後,換做龐統發問:“那日,率健兒五百,巧奪江陵。出何人之謀?”

忽覺劈麵末席,有人窺視。

少年公子遂取信物示之:“便為肄業而來。”

四少師,亦如國老。早已搬出太學,搬家紫淵王子館。

“本來如此。”孫策舉杯相邀:“請。”

“足下亦是鄭公弟子乎?”孫策低聲問道。

“不料公子闊達如此。”龐統眼中,一閃精光:“請,再飲此杯。”

見薊王佩玉,保衛不敢怠慢。倉猝入園通稟。少頃,便有鄭學門徒,出館相迎。

圓樓五重,琉璃覆頂。日沐暖陽,夜浴繁星。如春四時,爛然朱墨。號稱讀書聖地,亦不為過。諸如前遼東豪商田韶,為子田驊求退學,不吝捐資百萬。助學豪門弟子。時至本日,太學為河北四州官吏之所出。可想而知。

不敢擔擱,問清儒宗地點,直奔後院彆館。

翌日晨,儒宗遣人來喚。奉束脩六禮,著錄為弟子。

“吳郡孫策。”

不等登堂入室,便聽絲竹之聲。

自四少師,共入紫淵王子館。海內大儒,慕名來投。太學博士,並博士祭酒漸多。傳道授業,皆無需親力親為。儒宗醉心編輯《薊國大百科全書》,除偶爾書於報端為眾解惑,更鮮有收徒。薊王以隨身玉佩相贈,命孫策退學壇拜師,足見善待。

鄭玄諄諄善誘:“主公美意,伯符可知?”

入口方知,乃是香茗而非美酒。

各回客室安睡。

孫策忙問:“敢問足下,本日有客否?”

前館並左館、右館,計六館,皆為諸生宿舍。後館,乃太學博士精舍。後館以後,乃儒宗所居。儒宗貴為國老,於王都有四進府邸。家小皆安居十裡以外。唯儒宗,彆居太學。

“若非孫破虜重傷。荊州之主,已非劉景升。”龐同一聲輕歎:“惜哉。”

“此,何人子也?”見孫策美姿顏,有豪氣,龐德公先問。

禮畢,孫策改口,稱恩師。

“多謝。”孫策亦暗鬆一口氣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