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成。”陛下點頭:“朝中已有二位大將軍。若再另封,難道有六大將軍同朝。古往今來,未有此例也。”

“陛下深謀遠慮,真乃社稷之福也。”曹節諂笑。

下認識瞥了眼黃門令左豐,張讓心生感慨。陛下亦覺虧欠薊王,便足以申明,朝堂風向已變。在陛下心頭,外戚重又升為大患。而宗室自當重用。

“如此,甚好。”陛下又道:“四將各增食二千戶。”

“服從。”曹節再拜。前後襬布,乃重名將軍。雖位在二位大將軍之下,卻也位同九卿。又得食二千戶縣侯,可謂功成名就。

陛下再看曹節:“尚書令,覺得如何?”

鄙諺說“人老精,鬼老靈。”垂白叟一日不駕鶴西去,我等一日無出頭之日也。

“薊王,又當如何?”陛下終問出口。

“若涿郡再去二縣,恐減太多。”張讓又出言提點。割去太多,有利可圖。涿郡太守之位,便賣不上高價了。

尚書令曹節伏地奏報:“虎賁王越,刺三賊酋,當立首功。可為‘虎賁中郎將’,統虎賁郎,秩比二千石。”

“可增封高陽、博陵、饒陽三縣。”曹節這便言道。

如此一來。四人重禮,曹節亦收得安妥。於公於私,於己於人,皆大歡樂。

“乃因王越白身建功,一步得食二千石,已是重賞。而四位將軍屢立軍功,此次又是平亂主力,乃積功至此。”曹節謹慎辯論。

公然,陛下又言道:“合肥侯剋日上表,言,封地殘破,衣食多有不敷。欲求另封。不知,尚書令覺得如何?”

“尚書令此言大善。”陛下欣然點頭:“取涿郡之北新城,博陵之高陽,渤海之文安,增封薊王。”此,纔是陛下之真意。

“擺佈中郎將,當封何職?”陛下再問。

“可替四位將軍,或為度遼、或為虎牙將軍。”曹節答道。時至本日,二人亦未曾有禮送來,曹節自當秉公辦理。

然,為何要動本是陛下心中忌諱的渤海郡?

陛下不置可否,卻問黃門令左豐:“黃門令,覺得如何?”

陛下出身河間,對三縣亦耳熟能詳:“此三縣過於南向,闊彆薊王舊土,多有不便。”究竟上,陛下是心疼博陵郡富庶。

曹節誠惶誠恐:“老臣有失計算,還請陛下聖裁。”

陛下悄悄點頭:“薊王先時上表,欲封八子為‘侯國’。薊國隻要六縣,豈能夠分?”

“老奴服從。”事關薊王,便是曹節,亦不敢橫生枝節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