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元龍,毋需多禮。且,速坐。”陶謙一派父老之風。
“謝明公。”陳登卻恭敬如舊。
陶謙如何能不心疑:“莫非,又出魯相之謀。”
“呂布虓虎之勇,聞與彭城相王蓋,來往甚密。王蓋乃太師宗子。甄都上公之爭,恐難善終。明公,不成不察。”曹宏進言道。
話說,幕府六大謀主之下,另有南閤祭酒許子遠。憾未得智者,與其並著於世。法正尚未及冠,然論資質,恐在許子遠上。薊王言,法合法可與小師弟周公瑾,並稱。
曹宏無言以對。
“諸君免禮。”一彆多年,薊王和光同塵,豐神尤勝先前:“賜座。”
累日同事。法正才情靈敏,足智多謀。軍正沮授,如獲珍寶。便是西曹徐庶,亦多相惜。笑言,“東孝西直,和合為(法)正”。法正,字孝直。言指郭奉孝、徐元直,二人相加,方能與法反比肩。
陶謙直言相問:“前彭城相,薛禮告密。言,車騎將軍呂布,與彭城相王蓋,暗締盟約。元龍可知,二人何為?”
略作考慮,陳登答曰:“乃為王太師外援也。”
與先前,薊王行事,從不顯山露水,素行韜光養晦。全然分歧。
“拜見明公。”陳登湖海之士,豪氣不除。且才高世人,又不善寒暄。故素不為陶謙所喜。
雖隻轄百萬漢人。然涼州吏治,足可稱道。
“日前,明公遣麋彆駕北上,送二位公子入薊太學。”陳登大膽進言:“卑賤竊覺得,明公早有萬全之策。”
彼時,陶謙已疑,薛禮必有同謀。並暗自測度,乃魯相宋奇。本日,薛禮又假曹宏之口,道破車騎將軍呂布與彭城相王蓋暗中同謀。
若定都關中,再毋需關東、江淮租糧西運。隴上小麥東輸,充足帝都取食。若不喜麪食,薊國粳米,季季大熟,販運四海,又何差關中。且八百裡秦川,隻需善加操縱,亦足可自給。若要東西兼顧,長安乃時下定鼎江山之首選。
薊王既早得之。當不再有此失。
長史曹宏,入府密報。
“使二子不死,與亮擺佈,功烈豈止因而?天不祚漢,惜哉!”
然獨一所憾。才乾高絕,多“中道崩殂”。
龐統年僅三十六,法正長年四十五。二人若在,一人守襄陽,一人輔先主。何來粗心失荊州,夷陵之慘敗。
陶謙又道:“速傳典農校尉入城。”
“謝主公。”世人稱謝落座。
“(龐)統、(法)正,見理之明,料事之審,一時謀臣,無出其右。昭烈肇基王業,訖承大統,實二人之力。使天假之年,與諸葛亮同心輔政,混(合)一之功,日月可冀。不幸蚤(通‘早’)世,惜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