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紹言道:“依張公之見,當往那邊?”

女官遂成獨一挑選。

賓主落座。未等張儉開口,袁紹已泣不成聲。

少頃,袁紹止住哀思,恨聲言道:“功敗垂成,飲恨西園。不抱大將軍之仇,誓不為人。”

董驃騎說客前腳剛走,何車騎使者即到。送走二戚,新任北軍中候,兼領西園上軍校尉袁紹,親身登門。

因兩邊皆有錯誤。故何、董二戚,皆無寸進。周慎開罪下獄,亦是代人受過。陣斬大將軍何進的北軍屯騎校尉,兼領下軍校尉鮑鴻,拜為蕩寇將軍,出為外鎮。其職位,由方纔募兵回京的騎都尉鮑信代領,北軍中候袁紹,兼領上軍校尉,統領西園衛。

以袁紹為首的長久聯盟,隨即崩潰。

大將軍一係人馬,大半已散去。長史許攸、主簿陳琳等,原幕府主吏,受何太後所請,轉投車騎將軍幕府。幫手何苗。

西郭,平樂館。

各方博弈之下。拱衛洛陽的八關都尉,改受輔漢大將軍劉備節製。平時服從於二崤城,右丞賈詡並左丞荀攸調劑。亦受軍司空田豐、軍正沮授羈繫。

短短數載,黃門連遭搏鬥。陣容大減。十常侍不及先前一半。翅膀亦大量滅亡。更加後繼無人,正如曹節所言,黃門式微,已不成免。

“然也。”張儉再道:“校尉需自行招募人手,恩威並濟,高低一心。待天下有變,振臂一呼。方能‘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莫不製從’。”

“北軍屯騎校尉,兼領下軍校。”袁紹似有所悟。

“可為河東太守。”張儉將啟事,娓娓道來:“河東郡,秦置。莽曰兆陽。有根倉、濕倉。治安邑,雒陽西北五百裡。富有鹽鐵之利。加上本初又曾為司隸校尉,牧守河東,合法當時。”

然一眾府將,卻皆以袁紹馬首是瞻,特彆八關都尉,不遵號令。不得已,唯有交給輔漢大將軍,薊王劉備。薊王威望天下,莫有不從。

“張讓投河他殺,殺儘宮內二千黃門。大將軍雖慷慨就義,然誅賊之功,足以彪炳史冊。隻恨,黃門為禍日久,難以除根。還剩趙忠等,苟活於世。隻怕不出十載,黃門又當複起。當時,我等垂老邁矣,恐再難與敵。”張儉一聲長歎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