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乃為說,明公退兵也。”傅巽直言相告。
自曹孟德分裂,孫文台傷退。關東聯軍,幾成袁氏一言堂。
“傅巽,拜見明公。”傅巽麵貌瑰偉,高士之風。
見龐德公,將襄陽城中老友手書,付之一炬。
袁紹先問:“傅公,所為何來?”
袁紹含笑言道:“傅公道直君子。紹,敬甚。”
“左車騎,言之有理。”袁遺擁戴。
劉表此人,不過蔡桓公耳。
龐德公歎道:“機會至也。”
“已入江陵。”袁遺答曰。
“哦?”袁紹麵露訝色:“竟是傅公悌。速請來一見。”
車駕出府,蒯良歎道:“如果薊王,必不至此。”
“不敢。”傅巽恭敬還是:“劉荊州言,雖天下三分,然皆為漢臣。叔侄之爭,當不出宮牆。荊州初定,民氣不附,發兵四戰,取禍之道。明公舉兵來攻,坐視淮南空虛,亦非悠長之計。若能罷兵言和,劉荊州欲以傳國神器相贈。”
“我欲續擊之,諸位覺得如何?”袁紹試問道。
其子龐山民,遂問道:“阿父,何意?”
漢中史侯,兗州董侯,淮南合肥侯。
“敢問明公,可否?”傅巽見機已到。
傅巽,素以知人見稱,多次一言射中。在荊州時,曾評定龐統為“半豪傑”,又預言裴潛終會以“操行清風亮節”而名揚四方。
“來者何人?”袁紹忙問。
“劉景升,不欺我也。”袁紹歎道。
忽聞帳外來報,劉表遣使入城。
劉表不敢怠慢。遂命偏將軍黃祖,引軍對峙。
袁紹正舉棋不定。
平心而論,“未病先防(治)”,優於“病發後治”。
孫策攜五百江東健兒登飛雲,並荊州名醫張仲景,揚帆遠去。荊州之戰,隨之閉幕。劉表此戰,雖有幸運。然天命使然。荊州七郡,民氣歸附,穩坐大位。王謝大姓,紛至遝來,更助聲望。
傅巽早有應對:“董侯今為曹孟德所挾。神器終入何人之手,未可知也。”
“然也。”龐德公言道:“速去奉告龐統,同赴薊國。”
龐山民又道:“先前,水鏡先生來函,說阿父北上。阿父亦說,機會未至。”
“何其不幸也。”袁術亦慨歎。
正如《扁鵲見蔡桓公》。
先前,劉表單騎入荊州,於宜城設席,請蒯良、蒯越並蔡瑁,同謀大事。蒯良、蒯越二人,各獻良策。劉表聞後讚曰:“子柔之言,雍季之論也;異度之計,臼犯之謀也。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