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主返國時,陛下加賜黃鉞,授以‘撻伐之權’。今,邪馬台國使,渡海來求。我主,自當義不容辭。然慮及邪馬台國,乃倭國所屬,為諸國之一。藩國之事,不宜轟動洛陽朝堂。且距薊國比來,故由我主出麵補救,合法適合。”

“願聞其詳。”左豐趕緊詰問。此語乃薊王所創,旁人尚不解其意。

西邸,萬金堂。

黃門令左豐陪笑不語。

然隨大漢鼎祚斷絕。四夷五胡,漢化戛但是止。若再有二百年,倭人早成漢人,再無後代之大和日本。

“我主,不日將遣使三韓。勸說韓王,調派國中青壯,渡海布種。若三韓承諾,皆大歡樂。”賈詡風輕雲淡。

“喏。”張讓諂笑應諾。

“右丞言之有理。”黃門令亦幼年氣盛。

“王上保舉何人?”左豐問道。

“若不該,又當如何?”左豐脫口而出。

“朕既賜‘加黃鉞’。薊王自可‘便宜行事’。”陛下看了眼左豐:“薊王欲求何事?”

此時,倭國已傳入水稻栽種及利用鐵器。倭人蒔植禾稻、苧麻,養蠶桑,緝麻線,製絲錦、縑絹。兵器多用鐵鏃木弓。“國國有市”。

“中元二年(57年),有倭使遠渡重洋,赴京朝拜。言,願臣服大漢,永為藩屏。並求賜國名。光武問計百官,遂賜“倭國”之名。並向倭人‘賜以印綬(漢委奴國王金印)’,又封其王為‘倭奴王’。至此,倭國世為漢藩。今,藩國來乞,我大漢又豈能置之不睬。”

“奴婢伸謝聖恩!”左豐五體投地。

“兵馬未動,糧草先行。”賈詡笑道:“為便於行事,我主欲保舉二人,守遼東、樂浪。”

“薊王向來有禮有節。”陛下喜道:“朕宜當童叟無欺。二千石官,隻需二千萬……薊錢。餘下一千萬錢,便賞與你了。”

“為王上分憂,乃奴婢分內之事。”黃門令左豐言道:“煩請右丞明示。”

有利不起早。薊王自耗賦稅,出兵半島。所為何來。又所求何物?

“何來三韓之民。”陛下亦出身幽冀,略作回想,這便覺悟:“但是樂浪‘郡南野民’。”

黃門令前腳剛走,密信已同出西邸。

何後又問:“三韓如何。”

“傳聞,乃度遼將軍公孫瓚,與前冀州刺史公孫度。”郭勝答曰。

大倭之上,便是聯盟共主:卑彌呼女王。

“計七十八國,方四千餘裡。”何後一語中的:“薊王又增一郡之地矣。”

“恰是此處化外野民。”左豐笑答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