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出所料。得薊王手書,公孫瓚欣然接管。劉備這便六百裡去信洛陽,命右丞賈詡,代為籌辦不提。

“傳聞。邪馬台,乃倭人強國。然自先帝以來,海內撻伐不休,戰亂不竭。女主卑彌呼,亦或即位不久。或傳,島上諸國間,亦相互對峙,斷難共存。此來,必有所求。”崔鈞又道。

兼領宮職,可得“門籍”,朝會時方能收支宮城。六百石官及以上,皆有門籍。六百石以下,需“奉詔入宮”。如先前,一門退隱的陳氏諸子,便是“奉詔入宮”。乃為慣例。平常政務,無需入宮。隻需向二國相通稟便可。若再置薊東尹,便隻需向上官通稟,亦無需直報國相。

“今有遼東、樂浪二郡,我欲表升濟為太守。不知意下如何?”劉備開門見山。

“甚好。”劉備這便定計:“如此,當表升濟為樂浪太守。”

“知我者,國相也。”劉備撫掌而笑。

公孫瓚乃劉備同門老友。今為度遼將軍,統度遼大營。手中有五千兵馬。此中私兵,不下三千。同為二千石官。猜想遼東太守一職,更具吸引力。亂世將至,地盤纔是重中之重。

“甚好。”劉備又問:“二選其一。升濟願守何地。”

“倭國與我朝早有來往。光武時,曾賜倭國使者金印。邪馬台國,先帝年間,便經常來往樂浪諸郡。因方術流行,先秦至兩漢,常有方士乘船出海,尋外洋仙山,求不老藥。便有方士,到達倭國。久而久之,秦風漢儀,倭國亦有儲存。”崔鈞言道。

話音未落,左國相崔鈞便已貫穿:“但是白馬公孫。”

“統統安好。”田韶對曰。季子田驊,乃薊國宿吏。官拜上計丞,秩千石,兼領王宮行人。

“喏。”

“扶餘老王尉仇台,與我乃是故交。”公孫度答曰:“尉仇台為王子時,曾出使洛陽。後即位為王,曾數次出兵,馳救漢郡。年老卻有大智。此去樂浪,當說扶餘王,借兵南下。”

“邪馬台國,官有伊支馬,次曰彌馬升,次曰彌馬獲支,次曰奴佳鞮。”左國相崔鈞掌邦交外事,對邪馬台國知之甚多:“彌馬獲支,此官類‘卿’、‘大夫’。梯秀,應為其人名。”

果是東渡倭國,先秦方士以後。

一起所見,無不嘖嘖稱奇。特彆是南港各處構造諸器,更讓倭人敬若神明。乘王宮馬車入內城,沿途重樓高閣,行人如織,儘是上邦氣象。

“如此,願為樂浪太守。”公孫度答曰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