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將軍明見。”二人賠笑。
“約稀有萬之眾。”蔡瑁又答。
亂世附豪雄。
劉表歎道:“江東猛虎,不成力敵。今已渡漢水,不日從戎臨城下。更加江陵淪陷,腹背受敵。何去何從,主簿可有良策。”
“祖遂屢敗,然素有忠心。”蒯良進言:“且逢用人之際,可暫留其性命。”
劉表悄悄點頭:“然如蔡瑁、張允,不成不防。”
蔡瑁忸捏無言。張允答曰:“將軍虎威,不敢違逆。”
襄陽雄城,非一日之功。久攻不下,易斷糧道乃其一。腹背受敵乃其二。
“那邊居險,可伏雄兵。”劉表忙問。
然孫堅坐擁飛雲钜艦之利。若被其竊據半壁州境,特彆江陵乃造船重地。此消彼長,長此以往,舉州必為其所得。
“黃祖安在?”
“喏。”
“哦?”蒯良一席話,除劉表一半芥蒂。然仍有一半,不吐不快:“軍中傳聞,蔡瑁、張允,不戰而降。襄陽表裡,民氣不穩。若不等孫堅引軍來攻,皆避戰先降,又當如何。”
“明公毋憂。”蒯越欣喜道:“先前北遷州治,荊州大族皆舉家避入城中。孫堅孤微起家,聞,先時抄掠揚州豪強,得錢億計,販回飛雲艦隊。荊州王謝,無不談虎色變。不戰而降,不啻自投虎口。智者不為也。”
蒯良答曰:“江陵淪陷,乃因兵少。猜想,孫堅必出奇謀。秘遣江東健兒,喬裝改容,趁黃射不備,竊據城池。故卑賤竊覺得,雖是精兵,當不滿千眾。換言之,唯有恪守,有力馳援。此路兵馬,不敷為慮。且南蠻校尉,不日當泛舟渡江。命其先據津鄉,再圍江陵,如而後顧無憂。隻剩孫堅一起兵馬,孤軍遠來,又三戰三捷。必生輕敵之心。”
目視黃祖,丟盔棄甲,披頭披髮。
劉表又問:“黃祖當作何用。”
劉表心中難掩殺機。
於荊州王謝大姓而言,劉表和孫堅,何人主政,並無分歧。史上官渡後,曹操勢大。舉兵二十萬南下,荊州披甲十萬,大小戰船數以千計,卻不戰而降。
言罷,笑看黃祖:“黃祖當可為明公一用。”
謂“攻城拔寨”。一個“拔”字,道儘攻砦之妙。比方虎口拔牙。擊破襄陽水軍,再肅除水砦。方能搶灘登岸。乘勝追擊,霸占襄陽,指日可待。
“哈哈!”孫堅大喜:“劉表後路已斷。真天佑我也。”
陣中蔡瑁、張允二人,更不答話。隻顧亂箭號召。
黃祖揮劍喝罵:“二賊欲反乎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