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禮記·禮器》:“三辭三讓而至。”
平輿二龍,又因“月旦評”,盛名天下。許劭亦助袁公路立名。
一席肺腑之言,振聾發聵。
投桃報李。袁術待之甚厚。
魏愔供言,與陳王劉寵,共祀黃老,不過求長生罷了。王酺素知靈帝情意。因而誅魏愔、師遷,二人滅口。草草結案。靈帝果詔赦劉寵,不查此案。
話音落定。殿中鴉雀無聲,落針可聞。
“明公,明見。”群僚下拜。
“明知不成為而為之。”彆駕韓胤嘲笑:“陳王狐虎之威? 假薊王以自重也。”
不出半月,陳國主簿梁習再來。薊國隆禮如舊。恰月末大朝會,百官席列,眾目睽睽。
主簿閻象,進言道:“薊王遠征期近。群雄暗中積勢。甄都上公之爭,恐難善終。如劉表、呂布,必裹挾此中。徐州牧陶謙,命不久矣。明公需早做計校。”
梁習忠義:“初,濟陰王思與(梁)習俱為西曹令史。(王)思因直日白事,失太祖(曹操)指,太祖大怒,教召主者、將減輕辟。時思近出,習代往對,已被收執矣,(王)思乃馳還,自陳己罪,罪應受死。太祖歎(梁)習之不言,(王)思之識分,曰:“何意吾軍中有二義士乎?”後同時擢為刺史(注①)。”
梁習再拜出發。
臨行前,主簿梁習,伏地進言:“漢室傾頹,奸臣竊命。群雄並起,主上蒙塵。王上,乃出漢室宗親,豈可自絕宗廟,殤折社稷。”
“風蕭蕭兮易水寒,懦夫一去兮不複還。”
“且看甄都上公之爭,勝負如何。”主簿閻象答曰。
陳王三次出使,皆受薊王禮遇。且隆典重禮,尤勝先前。此時,天下皆知,必是三勸三讓,即位古禮。
梁習以頭觸地:“王上既問,下臣不敢不答。秦失其鹿,故天下共逐之。時天下大亂,民不聊生。高皇以布衣提三尺劍,征亂伐暴,廓清寰宇。後王莽篡漢,光武興於匹庶,洗濯天下,誅鋤暴動,興繼祖宗。今雖有,黃巾逆亂,董卓禍國。漢室不幸,皇綱失統。然忠臣無絕,社稷猶在。何言,自主!”
“陶恭祖亡故,徐州必為呂布所得。”袁術試言道:“廣陵雄城,易守難攻。不若上攻江夏。”
正因昔日陳王寵,“共祭天神”之事,朝野儘知。故聞董侯言,莫非陳王與薊王,共祀天神。
主簿閻象答曰:“卑賤覺得,陳王必不捨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