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且看關東群雄,如何施為。”陳宮言道。

“喏。”

董重人前果斷,人後寡斷。自平樂會歸,便失計算。究竟如何行事,至今無有定論。府中幕僚,皆誇誇其談,無能之輩。引經據典,平常而言。無有真才實學,更無真知爍見。看似口若懸河,一氣通泰。聞之,欣欣然,心神俱醉。實則,一覺醒來,萬事皆空。無有卵用。

王允答曰:“謂‘悉誅涼州人’,皆道聽途說,不敷為信。如太尉所言。京東四關,皆為‘涼州(關)都尉’所轄。豈能與關東同流。且歸鄉之路,皆在京西。謂‘背水一戰’,置之死地而後生也。”

“陛下謬讚。”王允安閒自如,麵色穩定。

霞樓之上,滿座高朋。

正如董重這般。

洛陽西郭,壽丘裡,大將軍府。

“臣,董重,叩見陛下。”董重沐浴換衣,一起奔馳。又趨步登台,酒氣衝冠,很有血氣。

“啟稟陛下。”黃門令左豐,躬身進言:“大將軍殿前求見。”

則啞口無言。

“陛下明見。”王允答曰:“阿閣兵變,血流成河。公卿諸劉,無辜慘死。時竇太後親下廢帝詔。合肥侯黯然就藩,不思己過,私行稱帝。大逆不道,大家得而誅之。”

三公九卿,皆有人麵露疑色。何如王允主政,不敢多言。

合肥侯此舉,料想當中。

“大將軍亦知軍情告急。”太傅楊彪,出言示好。

麾下皆如此,擺佈無不是。董重便居大將軍高位,又能有何作為。時何進、董卓,總領朝政。皆有如袁紹、許攸,暗授機宜,通報朝芴。故何進、董卓,隻需照本宣科,足可服眾。

南宮,玉堂殿。

先前洛陽勢強。四方將軍,十萬雄師,數路兵發。為奪正朔,史侯不吝水淹南陽。乃至急功近利,被董卓所乘。矯殺北伐三傑,兼併十萬雄師,反逼洛陽。

混吃等死,各安天命,也很好。時大將軍竇武,位列三君之首。又有幾分才學為真。趨利避害,揚長避短。將本身上風,用到極致。亦大有所為。

“大將軍免禮,賜座。”董侯和顏悅色。

董重無人可用,故不敢等閒登朝。恐人前失態,君前失禮。

不其侯伏完,身居太仆。遂代王允出言:“敢問大將軍,有何良策破敵。”

細觀邸報,董重酒醒三分:“壽春王又集聯軍扣關。前鋒已至虎牢。”

“太尉何不直言。”董侯亦聽出弦外音。

見三公九卿皆啞口無言。王允又道:“戔戔袁術,不敷為慮。可遣左中郎將,坐鎮雄關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