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不我待,劉備酌情承諾。常道,韓城,二侯國相,皆有人選。唯東平舒侯國,苦無合適之選。隻因彌加侯國與薊國毗鄰,保衛南部本地通道,位置首要。又氣力最強。稍有不慎,適得其反。
“主公。”劉備走下艞板,甘寧抱拳施禮。
“服從。”鐘繇並無貳言。
“此嶺距雍陽城多少。”劉備再問。
陳紀子陳群,乃薊國“少年長吏”之俊彥,陳諶子陳忠,亦少年英才。退學薊國太學壇,拜大儒崔寔門下,習治政之術。已滿一年。陳政之子陳佑,字景叔,亦是良才。同入太學壇,拜大儒劉寵門下。另有陳唐、陳談、陳締。陳氏後輩,德行出眾,單論才調,亦足可為一城之長。
算算光陰,鄭玄一門,當不日到達上灣區。翌日,劉備便與鐘繇告彆,逆流出海,泊在泉州港,水軍大營。
西藪自北向南:京沚、雍陽、長蘆三縣。
“一彆經年,興霸可好。”劉備笑著扶起。
“主公,徵辟船隊已入上灣。”錦帆司馬蘇飛,快船來報。
“喏!”甘寧這便領命。
“敢問主公,新縣之長,當拜何人也?”鐘繇又問。
劉備又笑道:“雍陽、渠陽、鮑陽,雍奴藪中,三陽開泰。必是昌隆之地。”
“陳少師滿門英才,當從中擇選。”劉備已故意怡之選。
甘寧率麾下將校,列隊相迎。見旗號蔽日,利矛亮甲。大小舟船收支有度,船上兵卒士氣高漲,軍心可用。劉備甚是欣喜。國人皆慕“二千及冠”。然甘寧尚不滿二十,已食二千石俸。薊國英才輩出,國將興也。
稻收自有橫海中郎將坐鎮。甘寧守備勃海流派,練習士卒,好不歡愉。
此舉大有深意。敕令一出,必成顫動。“滿門退隱”與“舉家來投”,首尾照應,必成一段嘉話。
時下,僅半島南部,居住著韓種三支:馬韓、辰韓、弁韓。史載,馬韓有五十四國總十餘萬戶。辰韓、弁韓各有二十國。共七十八國。三韓總計二十萬戶,約百萬人。
東藪自北向南:渠陽、鮑陽、長汀三縣。
“此地,處勃海上灣。狹長如鐮。可取名:“長汀縣”。”劉備又定一新縣名。“汀,平也。”意為水邊高山。不得不說,薊王取名,各有深意。
“稟主公,風平浪靜,統統皆好。”忽想到一事,甘寧又道:“主公還記得平波水砦否?”
陳寔一門,劉備定要重用:“陳忠可為渠陽長,陳佑可為長蘆長,陳唐為鮑陽長,陳談為長汀長。陳締暫為東平舒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