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城時。忽見路旁一方士,麻衣素縞,持幡而立。幡上白巾黑字,高低各書一“口”字。
“你是何人?”董卓粗中有細。凡近身侍妾,皆知之甚祥。生人勿近。
另有舞姬,乘輕雲下墜。淩然高絕,飄然若仙。
“便是北裡之舞,靡靡之樂,亦不過如此。”一舞作罷,董卓落杯慨歎。
斯須,牛輔再回:“回稟丞相,黃門令言,陛下欲行賜婚,故請丞相入宮相見。”
不料輕瞥一眼,驚為天仙。
董卓如何能不記起:“抬開端來。”
不及清算。長公主輕車簡從,出洛陽城。一起提心吊膽,自簾後左顧右盼。直入函園,方纔心安。
“連夜出城。”
董卓,腰大十圍,肌肥肉重。得數宮人奉侍,亦非常吃力。好輕易披裝劃一,對鏡一照。便粗聲言道:“速取冠來。”
“服從。”牛輔再去傳語。
一來二回,董卓垂垂酒醒:“來人。”
“洗漱換衣。”董卓強撐起家。
董卓這便作罷。
“丞相昨日赴宴,長公主以奴婢等相贈。”宮人答曰。
董卓夜宿龍床,奸騙宮女。又色膽包天。不顧老邁殘身,半截入土,覬覦萬年公主。
“漢宮飛燕自風騷。”先觀扉麗,再生膽怯。先揚後抑,反激董卓征服私慾。西園妃萬種風情,董卓食髓知味。既是先帝所賜,足可比西園妃。
“喏。”不等牛輔退步回身,董卓忽又想起一事。
“奴婢在。”便有宮人,齊聲應對。
“卑賤在。”牛輔忙又躬身近前。
見機一到。長公主舉杯笑道:“舞姬皆出身宮廷。乃先帝(靈帝)所賜。夫君視如珍寶,從不示人。”
正如趙氏飛燕。飛燕亦是名號。貂蟬,必是舞姬名號。至於姓甚名誰,月下花前,美人如玉,春宵苦短,芙蓉帳暖。大江東去浪淘儘,戔戔姓名,另有何所謂。
“不見。”董卓頗不耐煩。朝政皆出魚梁台。二宮人事,眼不見心不煩。
觀者無不自慚形穢。光彩奪目,饒是色膽包天一老賊,亦舉袖遮麵。不敢正視,又心有不甘。
“得令。”呂布領麾下精騎,奔為前驅。牛輔遂引車駕出塢。浩浩大蕩,奔赴洛陽城。
“遊方方士,故弄玄虛。丞相何必在乎。”便有親信主薄田景,進言道。
傳聞,趙飛燕出身長安布衣家(良家子)。選入宮中為家人子,後在陽阿公主處學舞,首創“掌上舞”、“踽步”。後為(成)帝大幸,稱“趙後”。漢宮歌舞,受其影響至深。今漢亦不例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