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見君侯睡意深沉,老奴本不忍打攪。無法本日,乃是上陵禮日。陛下、百官皆親臨。恐因小失大,這纔出聲相喚。君侯切莫歸咎老主子好。”曹骨氣喘籲籲的說道。
暮時,碧兒姐趕來送飯。碧兒姐的故鄉貴霜,是個多信奉國度。自幼發展在中土的碧兒姐,天然不信這些。不知為何,劉備卻不想讓她多待。用完膳,便催她拜彆。
“安眠塔”又稱“沉寂之塔”。佈局為“頂層呈凹狀,四周有階台,中心為井穴;塔頂分三層以安排屍身(外層置男屍,中層置女屍,內層置童屍)。”且“有專營此事者將屍身移於其上,均赤身赤身,人鷹隼啄儘屍肉,骨殖則投入井穴”。
不時跟劉備私語。
抬眼卻見送葬步隊已入靈堂,便有問道:“不知垂白叟可識得安氏兄妹?”
賈詡本籍涼州姑臧。乃是諸廝稠濁之地。對安眠人的民風亦非常清楚。
“老奴曹節,見過君侯。”說完便伏地行大禮。來人竟是大長秋兼領尚書令的大寺人曹節!
曹節枯瘦的身軀,裹罩在黑紗內官服中。輕如無物。彷彿除了身上的大內官服飾,內裡底子冇有重量。
疑問重重,心有不甘。
取雙數,有憐憫合作之意。若死者為二人,祭司應有二對,犬視的狗應有四隻,抬屍者也應有四人。
久坐甚是怠倦。實在難以對峙,劉備便出靈堂在院中走動走動。
洛陽有安眠塔嗎?
昏昏沉沉中,耳邊忽由遠及近,響起陣陣如有若無的呼喊。
“君侯?君侯?君侯?”
如此對峙了三日夜。可惜未能等來第三塊象牙骨板的線索。
綰兒姐這便自去。
中午,綰兒姐為劉備奉上吃食。
依他所說,“犬鹿相狎”乃是祆教葬儀中獨占的儀軌。
鐵棺扛出靈堂後,交由另一組抬棺者送往墳場。屍體一旦搬出,堂內即用牛尿消毒,再用淨水沖刷數遍。送葬步隊跟在棺槨以後,間隔起碼三十步。送葬者皆著紅色喪袍,兩人一排,由祭司領頭,默步走向“安眠塔”。
見她不堪忍耐,劉備這便好言勸回。又說,晚餐可換其他姐妹送來。
除了垂淚的胡姬,另有藩僧降落的誦經聲,靈堂內沉寂無聲。劉備在賈詡的伴隨下,端坐角落。悄悄的看著不時入堂記唸的來賓。
若冇有前提修建安眠塔。可把屍身置於郊野,寢上毛毯、枕頭。讓死者披天宇之光,目朝太陽。再任由鷹群啃食。故而祆教徒屍體,頭部不能朝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