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等日暮。四日對陣,已張榜,公之於眾。

三通鼓罷,鳴鏑射空。

“王上亦知我輩乎。”聞薊王亦知常山之蛇,楊秋不由慨歎。

須知,與薊王和親,雖隻十夷王。然三南多過百夷,種輩熾盛。麾下犀甲懦夫,多至十萬眾。於十萬眾中,擇選三千。精銳多少,可想而知。

世人久居燔史關。年年南下冰原,兵甲多有損毀,雖有良匠補葺,卻早不堪大用。更加薊國兵甲,鍛造工藝及新型質料,已曆數代。此番返國,宜當補全。

如前所言。如彭脫、周倉等,非一軍主將,先前略有薄名。並不為人知。今演武鬥戰。毋論勝負,皆是以立名。試想,世人身份,多是軍司馬。司馬領兵,已刁悍如此。何況校尉乎?更況將軍乎?

假司馬秦狼,為幕府扳回一局。得“演兵器六”。

白毦精卒,一色墨龍鱗,塗琺琅鬼麵。腰挎雁翎百鍊,肩背鳳羽千錘。是非二刃,化繁為簡。怒鋒劈下,人馬俱碎。為何無盾。隻因身披甲冑,刀劍無傷,堅若龍鱗。板楯無用。

輔南偏將軍假司馬秦狼,對陣護軍彆部右司馬孟獲。

夷洲司馬魯比莫納,順陽衛軍曲候魏疏,對陣輔南將虎帳,彆部司馬周倉,彆部假司馬裴繼。

“吳鉤,刀名也,刃彎。今南蠻用之,謂之葛黨刀。”彎刀曲刃,故名“鉤”。《漢書·韓延壽傳》:“作刀劍鉤鐔。”注曰:“鉤亦兵器也,似劍而曲,以是鉤殺人也。”

正如薊王慨歎。種田二十載,不經意間,後輩已長大成人。千裡封國,後繼有人。

孟獲領三千西南犀甲懦夫,當選白毦。

便有人忽覺悟:“定是吹矢!”

一票難求,助平話人大火。更有甚者,場中戰況,被接力傳出。不等演武場觀眾散場,平話人丁中已分出勝負。幾與場內戰況同步。更加平話人,添油加醋,繪聲繪色,彷彿身臨其境。聽者無不拍案叫絕,大喊過癮。

胸前未置革帶、飛鏢。卻不知為何。

因對陣白毦,無弓弩手。故無當飛軍,捉雙鉤,不取身後盾。

“兵甲衣服,皆已備下。且隨我入軍堡披掛。當不誤明日出行。”華雄又道。

“諸位辛苦。”若非等龐氏兄弟一行,軍門都尉華雄,恨不能插翅先行。

飛軍戰技百出。以長擊短,持強淩弱。可謂無當。

順帶酒壚、客舍、湯池、茶社,亦人滿為患。一屆演武決勝,助百業昌隆,日進鬥金。特彆王家財產,贏利豐富。薊王已有先言。效馬場義賽。取之於民,用之於民。演武所得,或捐幫助學,或扶養孤寡,或扶危濟困。不一而足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