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但是王上義弟。”馬超老友,母豈能不知。
稍後罷歸。馬超告彆一眾老友。走馬大溪地,南溪衢。入自家樓院。
“路上小兒歌,國人儘知。”馬超答曰。
超母對南溪衢的眷戀,隻因油但是生的歸屬感。話說,自被薊王安設此地,已曆數載。北地羌人聚居南北街衢。坐擁樓桑繁華,又近西林港邑。遊人來往如織,時有北人到訪。特彆自家樓院,水洗水暖水淋,餬口便當。即便寒冬時節,亦溫潤如春。更加獨棟重樓,更利於集熱。超母不肯搬家,亦是常情使然。
薊國日新月異。今季案比,千六百萬民。且天下強兵,並涼之人、匈奴屠各、湟中義從、八種西羌。舉族齊奔薊國者,比比皆是。即便薊王千裡挑一,精益求精。能募兵多少,掐指一算,一目瞭然。更何況薊國稻作,季季大熟。互市四海,絲路流金。國強民富,大漢一藩。錢、糧、兵、甲,足可支應。
如前所言。比六百石,乃宦途分水嶺。比六百石,授民爵十等之左庶長。
薊王自不會厚此薄彼。嫡宗子封,今為陸城侯。薊國商都樓桑食俸,皆由長姐代領。如秦後、甘後,皆食象林小苑。
又循例。比六百石以上,自千石,官邸為二進院落。比二千石以上,至中二千石,官邸為三進院落。萬石國老,獨享四進院落。
“大溪地,亦是宜居之地。”超母言道:“鄭門弟子,薊王母舅,皆居於此。”
更有甚者,高車麗貴妃、烏桓蓮貴妃,誕下二長公主。受封東淩、西沃,兩處湯沐浴。年年食俸,皆歸其母代領。論諸貴妃之富,東胡二妃,可想而知。養五千鐵騎,綽綽不足。
馬超伯父馬翼,為隴西南部都尉。本就是薊王平羌時所募。今薊王以輔漢大將軍,兼督四州。河北官吏,皆求北遷薊國安居。謂“近水樓台”。竊覺得,能交友國中高官權貴,於宦途,當大有裨益。更何況涼州羌氐牢城,本就歸幕府所轄。如延屬都城尉張遼。守肩水金關,護居延外道。勞苦功高。薊王特賜王都府邸。張遼感激涕零,舉家遷入,不提。
南溪衢,恐難久居。
超母亦驚:“我兒竟領比六百石高俸。”
馬超答曰:“或為軍曲候。”
“何故知之?”馬超忙問。
“精銳如此,豈交我手。”西烏鐵騎之大名,馬超自當曉得。
“恰是。”馬超答曰。
馬超四分之三羌人血緣。有大月氏貌。羌胡一家,天然靠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