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彧言道:“何不勸太保歸老。”
“若王太師成心遷都,該當如何。”曹操必有此問。
換言之,黨爭無解。唯退而求其次? 與弄臣締盟。隻需穩住天子? 罷王太師朋黨? 遷回舊都之意。如此? 曹孟德便可行緩兵之計。先滅呂布? 再逐袁術。一統關東。當時? 挾天子之勢成。王太師亦不敷為懼也。
“董驃騎,意欲何為?”二人皆外戚,故王斌直言相問。先前,天子亦有遷回舊都之意。與王太師不謀而合。不料日前,董驃騎入宮相勸。令天子勿再輕言遷都。本日散朝,王太師求問遷都事件。天子便飾辭,關東初定,時有不宜,而婉拒。
見王斌不語。董重口出誅心之言:“王允乃薊王外舅。時遣使張種,安撫山東。乃為與薊王相商,廢立之事也。今聞薊國小兒歌曰:‘南極老,一丈青;東王父,漢三興。’若薊王真有另立麟子阿鬥之意。且與王太師,情意相合。外有宗王另立,內有太師相逼。天子當如何,你我又當如何?”
董重忽覓得良機。慾火中取栗,東山複興。重金皋牢天子身側黃門弄臣。出入禁中,深受寵幸。天子視如親信,言聽計從。實則天子亦藉機自保也。
董重本就是賊臣所表,正如董侯亦為董卓所立。先前,王太師遣使張種,安撫山東,首選薊國。便欲行撥亂歸正。重立史侯為帝。
此亦是天子授意。洛陽時,董重與董卓,沆瀣一氣。被賊臣表為大將軍,以繼何進身後之位。然待董卓被殺,滿門伏法。麾下西涼諸將,轉投史侯。董重一夜兵馬散儘,隻剩孤家寡人,惶惑不成整天。因而上表請罪,將大將軍印綬還回。然卻再無下文。
董重答曰:“重回舊都,上公之爭,雖可解。然,天子又當如何?”
“無它。”荀彧一語中的:“奇貨可居,善賈而沽而也。”言下之意,董重之以是甘為弄臣,奉養天子擺佈。不過欺天子年幼無知。欲行挾以自重。恰逢甄都黨爭。且看王太師並曹太保,何人價高。隻需令董重重掌權益,便將天子販出? 又有何妨。
“且問,若遷回舊都,何人對勁,何人得誌?”
此時,朝廷已東遷甄都。
“董重其人,明公斷不成輕之。”荀彧又道。俗謂“寧傷君子,不傷小人”。且董重所求? 不過好處之爭。隻需投其所好? 便可收為己用。比起曹嵩、王允? 無解之爭。董重之害,實不值一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