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非疾走折軸,再有力馳騁。
“乃十七年前。”何苗大略算來。
“此何時之舊事?”何苗問道。
一個照麵,秦胡兵折損過半。待鋼鐵大水重會聚。五百騎士身後列隊,隨華雄突入敵陣。
何苗遂問出此中關竅:“永樂董太皇,因何暗行此事。竟不欲與孝仁皇並葬。反取馮朱紫代之。光和六年前後,宮中究竟有何玄機。”
“本來如此!”何苗恍然大悟。時趙忠必告密先帝。先帝悉知,卻秘而不宣。此中牽涉,先帝當已有所知。想來,幕後主使,必出永樂董太後。
千牛刀光如練,直撞陣中。
“熹平元年。”何後答曰。
淯水故道,忽入密林。軍司馬仰見兩側山林幽密,穀道漸狹。不由生疑。
見大局已定。趙忠亦得心安:“公子所言極是。”
“盜嫂受金。”何苗如何還能不覺悟。轉而又問:“孝仁皇墓中女主,既無從辯白,夫人如何得知,必是馮朱紫。”
正主皆走。小長安聚中,一乾人等,棄之不吝。另有何人顧及。
人馬交叉,手起刀落。將軍司馬,斬於馬下。
一千精騎,裹挾萬餘盜賊,又行一段。
馬槊曲折,又猛彈回。將騎士崩落馬背。
軍司馬大喜,直縱馬追去。
重馬隊之可怖,便在雷霆一擊。
十月初冬,夜風微寒。
如此你追我趕,奔出數十裡地。
回望前後,軍司馬答曰:“已入險地。”
“然也。”何後言道:“現在想來,馮朱紫墓室,當被盜掘兩次。熹平元年,因群賊欲共姦通之,至鬥爭相殺,因此事發。此其一也。光和六年,冀州黃巾盜掘諸侯王陵,本該陪葬桓帝陵的馮朱紫棺槨,卻被人暗中移至孝仁皇陵。此其二也。”
秦胡騎,分屍血濺,慘叫墜馬。後續人馬,不及反應。五百鮮卑王騎,自兩側高坡,衝下河穀。
簾內何後,聞聲言道:“恐另有隱情。”
“也有事理。”眼看車駕遠去,軍司馬心中一橫:“追!”
“無怪二宮太皇不回。”何苗喃喃自語。
廂內“甘夫人”,嫣然一笑百媚生:“華都尉安在?”
“然也。”何後輕聲道:“此事早有風傳。時大將軍竇武遇害,竇太後被禁雲台。有人暗書朱雀闕。宮中傳聞,竇太後光陰無多。永樂董太後並先帝,遂專開朝議,曹節等中常侍,欲以馮朱紫與桓帝合葬,反將竇太後以朱紫禮,葬於彆處。百官卻駁言,馮朱紫塚墓被髮,骸骨透露,與賊並屍,靈魂淨化,且無功於國,何宜上配至尊。後因竇太後病癒而作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