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後隔窗問道:“因何爭屍?”

既相逢於江湖,必相忘於江湖。

觀三人似有難言之隱。何後忽靈光乍現:“孝仁皇。”

正因博望城,扼咽喉要道。收支南陽,皆需路過此地。故被賊人所據。

何後隨口一問:“可知何人盜屍。”

何後又道:“先前,討伐豫州黃巾。沙丘台上,見孝仁皇金絲玉縷屍。孝仁皇死時不過為亭侯。如何能披金絲玉衣。必是先帝即位後,暗中開棺授予。”

博望坡,位於堵陽縣西南七十五裡處。北負伏牛山,西倚淯水。為伏牛山延長於此之漫崗(連綿起伏之丘陵地)。陣勢險要,扼襄漢隘道之通衢,素為兵家必爭之地。

恩師為何取大河高低,為決勝之地。隻因時下,中原正處於大河文明的頂端。

三師六目相對,各自感喟:“太後明見。”

“不料女屍,亦得高價。”何後感慨。

最令何後詫異之物,乃是一口上好棺槨。

賊酋周倉,本是河東鹽販。後裹挾入黃巾,展轉河南。南陽黃巾敗後,吼怒山林。以避官兵圍殲。卻不與潁川、汝南等地黃巾餘部串連。

足見風行。

博望坡上,博望城。

大河既是通途,又是樊籬。背靠大河,高低齊攻。背水一戰,後顧無憂。更加坐擁漕運之便。黃巾無有水軍,唯望河而哭。

來往四瀆,通行四海。鐵壁鏵嘴,無往倒黴。

傳聞,嫁殤,上古時已有。因白費人力、物力,故曾予製止。《周禮》雲:“禁遷葬與嫁殤者。”

至於隊中人馬,又豈能一一辨認。

後代稱冥(míng)婚。

此乃靈帝年間舊事。

隻因千秋三師,皆遊方方士也。

受恩師安定黃巾開導。薊王大興水軍,廣造大舡。遂成縱橫之勢。

或有人問。為賊銷贓,必定謹慎。半路偶遇,萍水相逢。商隊如何會任由太後車駕亂入此中。

何後遂想起宮中舊聞:“桓帝馮朱紫,美豔絕雙。身後卅餘年,群賊發其塚,見朱紫色彩仍舊,但肉小冷。賊遂競奸之,鬥爭相煞而死。莫非賊人本意,亦為盜屍嫁殤乎?”

商隊需滯留一日,以銷賊贓。何後單車出城,過分顯眼。故亦隨商隊,暫住市中。

隻需是熟人熟麵。守城黃巾,自當放行。

自薊王上洛。薊國構造馬車,大行其道。來往商隊車馬,與何後車駕大同小異,混跡隊中,自不惹眼。

少時夜課,恩師以大漢十三州地形開篇。令劉備茅塞頓開。此便是所謂“大局觀”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