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司徒?”陛下又問。

見殿內群臣爭辯不休,陛下不由苦笑。

“這……”殿上三公九卿,瞠目結舌。

特彆是南部諸縣,故裡被毀,良田被浸。公眾舉家流亡,十不存一。

二人先前為政有失,被陛下責備。這才急於恭維奉承,率先自表,奉迎陛下。

百姓詣闕訴冤,司徒陳耽、議郎曹操上疏,劾奏許彧等人所舉皆出於黨私,是“放鴟梟而囚鸞鳳”。陛下聞奏,責備許彧等人,並將所蒙冤被舉者皆拜為議郎。

“太常覺得何名為好?”陛下和顏悅色。

“乃是雍奴縣。”袁隗再答。

因而朝臣,又被帶偏。

“太常為何一言不發?”陛下笑問。

忽聽有人高喝:“何不叫薊國?”

眼看日頭偏西,也冇吵出個以是然。

《爾雅·十藪》注曰:“藪,大澤也。”

陛下聞聲昂首:“盧尚書,覺得如何?”

“眾卿覺得如何?”陛下又笑。

朝堂一時如鬨市。

為何是此二人率先表態。

“老臣並無貳言。”司空張濟率先表態。

陛下這纔想起,還要給封國取個清脆的名號。

乃因,年初時。陛下下詔,令公卿舉奏刺史、郡守貪殘害民者。太尉許彧(馘)、司空張濟諛附寺人,收受賄賂。凡寺人後輩、來賓為官貪殘者,皆置之不問,卻舉奏遙遠小郡為官清正,頗政績者二十六人。

“不知眾卿,覺得如何?”陛下又問。

“非劉不王,非功不侯。都護西域輔漢大將軍,臨鄉侯。有大功於社稷。又是漢室宗親。理應封王。殿上諸公,言行恰當,老臣並無貳言。”楊賜躬身答道。

《周禮》:“凡命諸侯及公卿大夫,則策命之。”

高出三郡,六縣為國。

“燕國如何?”陛下拋磚引玉。

“深澤侯國早已撤國,併入範陽。如何能用一隅之地,為封國定名。此乃以偏概全也,廷尉此語不成取。”話音剛落,這便有人出來反對。

“哦?”陛下略作考慮,這便欣然點頭:“南燕北趙。又當如何決選?”

薊國,鼎祚延綿千餘年。國君為伊姓(一說祁姓),堯以後嗣。

且,時人多會誤覺得薊國乃是薊城四周。而不會想到乃是西周封國矣!

如將雍奴藪劃入封國。便要將泉州、雍奴二縣一併劃入!

“澤中是那邊?”陛下再問。

本覺得裂土封國,規定邊境是最難。豈料,取個合適的名字纔是擺佈難堪啊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