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卓怒急:遍搜西園。
“函園乃薊王陵。若無真憑實據,不成擅入。”許攸考慮言道:“洛陽八關,固若金湯。隻需扼洛水舟橋,阻斷水道。內緊外鬆,寬進嚴出。數萬之眾,如何能陳倉暗度。”
急招許攸登台相見。
“太後何故,以身犯險。”二老四目相對,郭亮考慮言道。
“恐難脫身,故不告而行。”魯肅起家奏對。
臨行前,中丞賈詡,已備說詳情。故國邸當中,唯公孫王後,心知肚明。
“然也。”何後欣然一笑。
統統皆如何後所料。
太後所想,張甯豈能不知:“全其子,焉能不護其母。先前為避嫌,故弄玄虛,天降麟子。現在又恐小弟不認,故不吝輕身涉險。以死明誌。”
“天下局勢已定。小弟三興炎漢,指日可待。太後為保麟子,並土封王。遂建功自効。”
“果然如此乎?”
“臣,竊覺得。或另有隱情。”魯肅再答:“先前,太後各式推委,不欲北上。猜想,已有定計。棄西園數萬之眾,輕車南下。必有所圖。”何如許攸所謀,魯肅未能失職。故不知太後此舉,究竟有何深意。
“太後意欲何為。”
牛輔登台通稟。董卓懊悔不已:入彀矣!
牛輔倉猝來報,西園廢墟,無有屍骨。
董卓幡然覺悟。若無暗渠引水,如何能四時流香。舟入暗渠,出濯龍園。太後華雲號,已不知所蹤。自華雲號重返洛陽,便一向泊於園中。帛闌樓船,豈能不翼而飛。
待西園火儘。董卓遂命人入園。搜尋太後遺骸,欲風景大葬。
林慮山,正陽亭,草廬。
先火燒西宮,再截殺太後母子於半道。董卓大逆無道,其心可誅。薊王世之豪傑。聞太後孤兒寡母,逃亡天涯。身後另有董卓賊兵,一起圍追堵截。焉能不怒。
魯相宋奇,服從於何人,公孫王後,又豈能不知。此來洛陽,不成無功而返。本覺得何後出身商賈,善賤買貴賣,待價而沽。不料變生肘腋。竟攜麟子,喬裝南下。
車駕由甘始、東郭延年、封君達三人護送出園,尋路奔赴伊闕關。
“喏。”
“既入函園,該當如何。”董卓詰問。
董班問道:“隻為全麟子乎?”
牛輔亦知事大。領兵入園。麋集搜尋,流香暗渠,遂被髮明。
太後所言,確有事理。
大事不好。
張甯一聲輕笑:“前朝餘孽,死不足辜。二位叔父,何必在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