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王芬為代表的第三方權勢。許不忍見天師道功虧一簣,欲再罷休一搏。故將,引天下效仿,“好胡”之靈帝,殺於困龍台上。此舉,並非私仇,絕無大恨。不過唯利是圖耳。事關“天下信奉”,如此大利,試問海內仙門,如何肯拱手相讓。即便分一杯羹,亦難比登天。

再深想。

一言蔽之,同仇敵愾,共禦內奸。

“慧妃何出此言?”許師鐘璦言道。

劉備心中一動:“莫非……”

田聖答曰:“夫君可知,因何自兩漢以來,巫山神女再未出世。”

“洛陽馬市,胡姬酒坊,酒家安氏。”田聖答曰。

遐想當年,承平道元老,化身龜茲輔國侯。扼守絲路南北衝要,為玄門築萬裡長城,阻異端邪教流入漢土(注①)。如此說來,仙門中人,早已未雨綢繆。

薊王宮,靈輝殿,觀天閣。

思路如滾滾江水,細思恐極。

此,或是天師道欲一統仙門之初誌。後稍不慎,先被世俗裹挾,再被心胸叵測者所乘,遂起黃巾之亂。鑄成大錯。

“楚漢相爭時,虞姬便是神女。”田聖又出驚人之語。

“竟有此等隱蔽。”劉備這才恍然大悟。難怪史乘對虞姬記錄,少之又少。乃至連本名、種族、出世地、生卒日期、如何與霸王瞭解,及終究結局,皆一無所知。太史公《項羽本紀》僅一語帶過:“有美人名虞。”

慧妃又生一問:“天師道未能一統清領汙衣。依諸位之見,西王母,能一統女仙門否?”

桓帝建和二年(148年),安眠王子,高僧安世高入中土。前後展轉於丹陽、會稽、番禺等地,傳佛江南。傾畢生之力,翻譯佛經一百七十六部:“前後傳譯,多致謬濫,唯高所出,為群譯之首。”繼安世高後,桓帝末,又有大月氏高僧支婁迦讖(亦作支讖),經長安入洛陽。稍後,另有月氏僧支耀、支亮等,入白馬寺。支耀乃靈帝時來漢,師從支婁迦讖習梵學,譯佛經二十三部六十七卷,亦為佛經漢譯大師。

“喏。”盧暒驀地回神。

待穩住心神,慧妃遂問:“佛、道、儒,三家有何異同。”

“何派掣肘。”慧妃詰問。

雲霞殿內,落針可聞。

田聖道破天機:“隻因楚漢相爭也。”

隻因薊王,相容幷蓄,漢化四夷。究其底子,靈帝乃是胡化,薊王卻行漢化。更何況,薊王先修四方館,二設四海館,三辦群仙會,四興觀天閣。諸子百家,各儘其用。焉能與數典忘祖之靈帝,相提並論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