慧妃笑言:“如左翁所言,有無神鬼,殊途同歸。”
沿遠洋航路,泛舟南下,不日可達。
話說。王上和親,國人已見慣不怪。乃至洛陽少帝,未雨綢繆。提早賜下數卷留白聖旨,專為薊王今後和親所用。雖說王爵妻妾,不過四十。若私行僭越,便是逾製大罪。然若天子禦賜,便另當彆論。和親,可高可低。且看兩邊事前如何協商。十夷王女以“美人”身份出嫁,便是此因。和親並非必然是婚禮。乃以“美人禮”聘之。
“老朽服從。”左慈五體投地,起家後又道:“敢問慧妃,何報酬四方令。”
“有無神鬼,皆心存畏敬。正如二分陰陽,殊途同歸也。”左慈對曰。
茅尾海,南醴港。
“本來如此。”慧妃欣然一笑:“夫君來函,有言在先:若左翁願入方技館,當可並列‘四海方技’,稱‘四方寺’。四方寺下,並有四海,方技二署。擢升左翁為四海令,兼領薊王宮門大夫,秩雙二千石。擢升原方技令常伯槐,兼領薊王宮門大夫,亦秩雙二千石。”
左慈已想好:“我等,本就是四方遊士。眼看天將有變,恐江山板蕩,萬民饑流。故退隱明主,再定江山。方技館不信神鬼,與國無益。四海館,願入方技館。”
竇太皇凡有所請,必有所應。一乾人等,皆得償所願。
“先前,夫君另設方技館,又置門下署。黃金台四方館,已併入門下署。不知左翁四海館,願入何署。”慧妃代王發問。
“恰是如此。”左慈言道:“慧妃當知。天下方方士,何其多也。各門各派,皆得其法。天師道,不過是此中之一。多年前,二代天師遣座下弟子,聯絡四方方士,欲一統海內教派。時,張角兄弟三人,便在此中。張嗣師,摒棄流派之見,傾囊相授。張角得其真傳,自號‘大賢能師’,受命回河北佈道。與三輔駱矅,漢中張修,皆與天師道,一脈相成。各自以駱晹、盧暒、張甯三女刺客,與天師道,互通有無,相向而行。直到……”
理清前後,遂將一起所獲,六百裡傳書,密報薊王。又親登關首雲霞殿,麵陳鐘存慧妃。
又聞,驃騎將軍董重亦上表,請調孫堅入京畿。
順帝時,“交趾太守周敞求立為州,朝儀不準,即拜敞為交趾刺史“。據此可知,交趾刺史部,尚未稱“州”。直到獻帝建安八年(203年),“張津為刺史,士燮為交趾太守,共表立為州,乃拜津為交州牧“。至此交趾刺史部始稱“交州”。然仿大漢十三州,商定俗成,省稱“交州”,亦是道理當中。特彆嶺南人氏,多以交州或交趾自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