熙熙攘攘,利來利往。

“妙極!”董重撫掌而笑。笑罷又忙舉杯伸謝:“多謝少府,解我心憂。”

美意難卻。劉備遂入城赴宴。

兩府背後的明爭暗鬥,實則為朱門與士族之爭。世家朱門,借大將軍何進之力,把握大權。而兩漢以來,逐步強大的士族,亦想借董重之力,分一杯羹。

“聞此人樸直不阿。曾奉司徒命,核官僚之貪濁者,將加貶黜。孔融多舉寺人親族。尚書梁鵠驚駭獲咎寺人,因而召孔融等屬官詰問斥責,孔融陳述寺人後輩的罪過,毫不忌諱。”董重嘲笑:“海內名流,如何能屈就我之門下。”

光武帝為皋牢功臣老將,多與之聯婚。乃至於今漢選後,不出竇融、鄧禹、馬援、梁統等,六大師族以外。

何進納其言,征辟孔融為大將軍掾屬,又舉其為高第,遷任侍禦史。不久,孔融便因與下屬,禦史中丞趙舍反麵,稱疾歸家。

“但是孔夫子二十世孫、太山都尉孔宙之子。孔融,孔文舉。”董重焉能不知。

目前更甚。陛下有嫡母與生母二太後。另有何皇後。三足鼎立。

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。若能傍上薊王這株大樹。三興炎漢二百年。各家繁華繁華,自當再續二百年。

正因是老父的掾屬,楊彪這才保舉孔融給驃騎大將軍。

待董重起家歸位,一向側眼相看的曹操這便離席,請董驃騎同去換衣。

都護西域輔漢大將軍,薊王劉備。高官顯爵,自入長官。渝麇侯為薊王舉薦。席上作陪之人,皆是今漢世家之主。所謂興今漢之六大師族,多已名存實亡。更有如竇融、梁統二家,因先人弄權而身故族滅。

董重這便覺悟:“因可假我之手,肅除內宦。孔文舉才願屈就我門下。”

“未知也。”董重一愣。

以自帶的後代目光來看。隨皇朝更迭,總有勳貴鼓起。不過是三十年河東,三十年河西罷了。終歸是風水輪番轉。

“恰是。”楊彪對曰。

十三歲時,其父孔宙歸天,孔融哀思過分,需人扶才氣站起,州裡因讚其孝行。逢黨錮,名流張儉為中常侍侯覽所恨,密令州郡緝捕。張儉與孔融兄長孔褒為至好老友,因而便逃到孔褒家中。恰逢孔褒不在。時孔融年僅十六,張儉以其年青,未奉告原委。孔融看他寬裕,便對張儉說:“兄長雖未歸,莫非我就不能做主收留你嗎?”遂留張儉藏於家中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