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王上鑿穿羌身毒道,又立賜支都護。莫非欲南下身毒。”竇太皇素稱聰明。
州牧既出朝廷,雍州當可為朕所用。
“未雨綢繆,有備無患。”薊王安然答曰。
“王上天生,三興有望。”董太皇慨歎。
合法天下皆不解其意之時。
“多為西涼大人,塞北亡胡,並黃巾餘孽,大姓宗賊。來往大河,裹挾為寇。”孫乾答曰。
此事落定。王允又問:“賜支之地,舊稱羌中。乃羌人間代所居。本不為漢土。王上另立都護,又是何意?”
如此,宋朱紫、士朱紫、馬朱紫、安朱紫,改高貴妃。薊王又擢升七妃、蓮妃、麗(珠)妃、慧妃、卓妃,為貴妃。食中二千石家俸;家中父兄,授民爵十七等之“駟車庶長”,歲俸八百五十石,授田八十八頃,授地八十八宅。
“主簿無需過謙。”董侯表示:“賜座。”
“敢問貴使。”出言發問,恰是王太師:“王上分西州另立,所為何來?”
簾後太皇,四目相對。改成竇太皇柔聲發問:“王上,意欲何為。”
“本來如此。”二宮太皇心領神會。竇太皇忽問:“王上,一代明主。猜想,此舉必有深意。”
“若論此服從,諸子百家,無所不有。何必求佛。”薊王答曰。
“陛下過譽,下臣誠惶誠恐。”孫乾再拜。
“我主,正有此意。”孫乾恭敬如一。
孫乾恭敬作答:“下臣,實無貳言。”
太皇製詔,金口玉令。且詔命薊王,叔侄三人,豈敢有異。如前所言,大漢家國同構。二宮太皇並(輔漢)大將軍劉備,手握廢立大權。叔侄三人,稍有不遜。皆可廢之。用後代話說,“廢立天子”,乃是一項終究組合技。大將軍並太後,缺一不成。
換言之,薊王仍不欲參與三國之爭。
“太皇明見。”薊王遂將另立雍州,新開賜支都護府二事,娓娓道來。
故三分天下,卻有四國。
“佛國。”竇太皇終是覺悟。
“薊王使者安在?”董侯居高低問。
“王上既能容王學,神滅無鬼。如何不能容,西佛東來。”董太皇又問。薊王素有容人之量。
環顧殿中群臣,董侯絕望之情,溢於言表。諺曰:“主憂臣辱,主辱臣死。”公然大漢,江河日下,再無忠良。
少頃,孫乾趨步入內,大禮參拜:“下臣孫乾,叩見陛下。”
“喏。”世人皆知,左豐與薊王,存亡之交。凡薊王之事,左豐必傾力而為。本日亦不例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