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未知也。”劉備向來對方術,好感寥寥。如果說,墨家構造術偏物理,四方方士則偏化學。二門皆有大神通。特彆在時下,可謂驚六合,泣鬼神。兩門若能合而為一,善莫大焉。隻可惜,道分歧不相為謀。方方士養氣煉丹,尋求長生不老,成仙登仙。垂垂背叛了“科學”的初誌。乃至能夠說,方方士從未想過,將本門絕學,與玄而又玄,裝神弄鬼相剝離。
“本來如此!”劉備幡然覺悟。
“恰是安世高。”竇妃柔聲答道。
洛陽朝堂,獨一期盼。便是薊王薨後,薊國千裡國土,三百餘城,突然分崩,不複先前之勢。
“如此,愛妃且答覆古友,薊國當美意接待。”劉備言道。
“夫君明見。”竇妃遂將後果結果,娓娓道來。
本日無朝春睡足。
正如劉備少年時,村遇承平道神棍。所倚仗,便是石綿與強酸,二物有悖知識之特彆屬性。鑽了時人“知障”的空子。用後代的話說,便是“認知黑洞”。
“恰是。”竇妃又道:“夫君知妾,先前亦是削髮修行之人。今雖嫁夫生子,然與舊友,仍時有手劄來往。故曉得此事。”
若無充足豪傑誌,如何能捨,偎紅倚翠,美人如玉。
時至本日,薊王終能稍鬆一口氣。古往今來,耕三餘一。薊國農夫卻可“耕一餘三”。比數字倒置更直觀的是,薊國以一己之力,廣濟天下百姓。不但是口糧,鹽鐵、飼料、家畜、構造器,應有儘有,不一而足,實在太刁悍。
男女之情,銷魂蝕骨。無怪先人言:和順鄉是豪傑塚。
“小弟可安好?”長姐笑問。
香爐暖風,白粥素手。吐氣如蘭,送之入口。公然秀色可餐。想著明日便可與長姐同床共枕,劉備亦不由喜上眉梢。
“諸妃免禮。”薊王與王妃相互見禮,劈麵而坐。
換言之。依劉備瞭解,所謂“群仙祈福大會”,便是“中外論道大會”。四海宇內,各派高士齊聚,撤除取長補短,爭辯第一亦是重中之重。
“與會人等,可有安世高,舊友故交?”劉備又問。
公孫長姐一時嬌羞無窮。
心念至此,劉備遂問道:“如愛妃所言,群仙祈福,三十載一會。大會之期,是否便在本年。”
鎮國重器,切勿輕動。
繼安世高後,又有支婁迦讖(亦作支讖),大月氏人,於桓帝末,經長安入洛陽。月氏和尚另有支耀、支亮等,靈帝時,亦沿絲路上洛。支亮師從支婁迦讖,習梵學。譯佛經二十三部六十七卷,亦為佛經翻譯大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