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樸瞭然:先分善惡,再辨短長。而後分門彆類,愛、恨、情、仇,逐級遞進。朋、友、妾、妻,不一而足。切莫混為一談。終歸是“人儘其才,物儘其用”。此,便是王者之心。
須知,“韓有三種:一曰馬韓,二曰辰韓,三曰弁韓。”辰韓與“本家之濊貊接”,又稱“秦韓”,與弁韓,多出諸夏後嗣,先秦遺民。馬韓則“與倭為近支屬”。馬韓與倭人,多行串種。說話、風俗,皆附近。
雙方麵讓步,那叫受迫。被迫簽約,是為喪權辱國。國若無格,民又豈有品德。無有品德,與行屍走肉何異。民不畏死,隻畏生不如死。欲求百姓忍辱負重,前提是國君臥薪嚐膽。如此方能同仇敵愾,高低一心。
如此,不出二代,大漢第一強藩,支離破裂,全無後患。
撤除大將軍何進與河南尹何苗,經常入園覲見。曾經車水馬龍的西邸,已少有人來往。然本日,先帝十常侍齊聚,頗多不測。
細算下來。薊國千裡之土,三百餘城,也僅僅夠分。
漢時“生殖崇拜”可謂深切民氣。撤除四時供奉,寄意“開枝散葉”的銅祖禮器。薊王劉備,便是時人之“活體崇拜”。年方二十,得子三百。豈止是開枝散葉。清楚是枝繁葉茂,巨木參天。螽斯衍慶,生生不息。
自何後喪服寡居,為先帝守喪。皇後名號前,加尊“靈思”二字。陣容日衰,大不如前。
何後此言,字字錐心。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。先帝崩後,何後搬家西邸。已交出正宮印綬。新帝與汝南袁氏聯婚。待袁氏女入宮,必為正宮皇後。當時,南北二宮,更無何後立錐之地。
聞何後喚己“阿父”,張讓心頭驟喜。這便蒲伏近前,低聲言道:“皇後可曾聽聞,困龍台上,孝仁皇口出三十二字規語?”
試想。三韓七十八國,百萬之眾,被薊王抄掠一空。隻剩本國數萬之眾,立為真番屬國。此消彼長,馬韓辰王心中焉能無恨。如此挾恨在心,展轉反側,難以入眠。久而久之,必心生毒計。
劉備作為大漢一藩。與五胡四夷相處,從未恃強淩弱,仗勢欺人。更從未卑躬屈膝,奴顏傲骨。
如前所說。構和的本色是“相互讓步,各取所需”。構和兩邊,獲得各自最體貼之“核心好處訴求”的同時,還需給對方留有充足的餘地。切莫覺得,贏家通吃。更“不要把桌上的錢都拿走。”
聞薊王太妃已傳口諭:無分男女,非論長幼,長大成人,皆有食邑。